课件编号19388586

05《黄河颂》教学设计-(同步教学)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4240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备课,名师,下册,七年级,语文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 《黄河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受黄河形象,能够领悟黄河凝聚着的民族精神。 2.借助课文批注,理解诗意,能够给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做批注。 3.了解直接抒情的方式,欣赏诗歌之美。 【学习任务】 1.初读诗歌 感音韵之美 2.再读诗歌 赏结构之美 3.研读诗歌 悟精神之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有很多描绘黄河的诗词,同学们都知道哪些? (生回答,师补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它凭借天险屏障,抵御了一次又一次外族的入侵,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去领会黄河的英雄气魄。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初读诗歌 感音韵之美 诗歌是最精练的语言形式。学习诗歌要反复诵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这样才能感受诗歌语言的声韵美。 活动1.读准字音 山巅(diān ) 劈成(pī) 气魄(pò) 狂澜(lán) 浊流(zhuó) 宛转(wǎn ) 屏障(píng) 哺育(bǔ) 澎湃(péng pài) 九曲连环(qū) 一泻万丈(xiè) 学生大声读课文,声音响亮,字正腔圆。 活动2.读准节奏 在现代诗中,一般来说,单个的或意思相对独立的词、词组就是一个节奏。这首诗的节奏非常鲜明,而且句式长短参差,错落有致。 听录音范读,学生根据朗诵词的节奏示例,来划分歌词的节奏。 活动3.读出韵律 诗歌都讲究押韵,请同学们找出韵脚,重读韵字,感受韵律美。 韵脚:押 “ɑn”韵。 韵字:巅、南、澜、转、环、边、面、篮、源、演。 韵脚:押 “ɑnɡ”韵。 韵字:强、上、障、丈、荡、膀、长、样、强。 任务二:再读诗歌 赏结构之美 读课文,梳理诗歌结构。 黄河颂 序曲: 赞美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描绘形象气势 哺育 主体 保卫 颂黄河:歌颂巨大贡献 激励 尾声: 学黄河———伟大坚强 1.本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朗诵词部分起了什么作用? 小组合作: (1)点出黄河精神:伟大坚强。 (2)为全诗奠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3) 引出下文的颂歌。 2.课文第二节主要是“颂黄河”,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如何分层? 预设: “望”字统领。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黄河奔流图。 (1 -11行)望黄河雄姿 (12-28行)颂黄河贡献 (29-35行)学黄河精神 3.诗人“望”黄河的视角有哪些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预设: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远近结合,纵横交错,构成了一幅雄浑开阔、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势不可挡、坚不可摧的黄河立体画卷。 任务三:研读诗歌 悟精神之美 活动1研读批注,习得方法。 这篇课文,编者很用心地给我们做了批注。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积累拓展”第三题对批注的解释,理解批注。 批注:阅读文章时,对关键的词句、段篇,从语言特点、表达效果、思想内容、层次结构、艺术手法等多个角度,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 【课本批注示例】 “点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诗句的内容 “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有画面感。———关键字词的表达效果 转入“颂”。直抒胸臆。———层次结构、抒情方式 “啊!黄河!”反复出现,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