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88587

05《黄河颂》学习任务单(无答案)-(同步教学)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7次 大小:4577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学,备课,名师,下册,七年级,语文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 《黄河颂》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受黄河形象,能够领悟黄河凝聚着的民族精神。 2.借助课文批注,理解诗意,能够给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做批注。 3.了解直接抒情的方式,欣赏诗歌之美。 【课前预习】 1.读音 巅( ) 屏障( ) 狂澜( ) 劈( ) 哺( )育 澎湃( ) 九曲( ) 连环 榜( )样 发源 ( ) 浊( )流 宛( )转 2.词语解释 澎湃:_____ 狂澜:_____ 屏障:_____ 哺育:_____ 3.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9年在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代表作有歌词《五月的鲜花》、长篇叙事诗《屈原》等。 【课中探究】 任务一:初读诗歌 感音韵之美 这篇文章诗歌是最精练的语言形式。学习诗歌要反复诵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这样才能感受诗歌语言的声韵美。 活动1.读准字音 山巅( ) 劈成( ) 气魄( ) 狂澜( ) 浊流( ) 宛转( ) 屏障( ) 哺育( ) 澎湃( ) 九曲连环( ) 一泻万丈( ) 活动2.读准节奏 听录音范读,学生根据朗诵词的节奏示例,来划分歌词的节奏。 示例: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活动3.读出韵律 诗歌都讲究押韵,请同学们找出韵脚,重读韵字,感受韵律美。 韵脚: 韵字: 韵脚: 韵字: 任务二:再读诗歌 赏结构之美 读课文,梳理诗歌结构。 1.本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朗诵词部分起了什么作用? 2.课文第二节主要是“颂黄河”,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如何分层? 3.诗人“望”黄河的视角有哪些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任务三:研读诗歌 悟精神之美 活动1研读批注,习得方法。 这篇课文,编者很用心地给我们做了批注。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积累拓展”第三题对批注的解释,理解批注。 批注:阅读文章时,对关键的词句、段篇,从语言特点、表达效果、思想内容、层次结构、艺术手法等多个角度,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 【课本批注示例】 “点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诗句的内容 “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有画面感。———关键字词的表达效果 转入“颂”。直抒胸臆。———层次结构、抒情方式 “啊!黄河!”反复出现,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修辞的表达效果 结尾铿锵有力,庄严豪迈!———语句的表达效果 活动2学做批注,方法运用。 仿照课本示例,自选角度,对诗中最能体现黄河特点的词句进行批注,来品析黄河的形象。 活动3 问题探究,体悟精神。 1.思考: 文中三次写“啊!黄河!”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回忆学过的诗歌,有哪些运用了直接抒情?哪些运用了间接抒情?试着各举出两例。 2.诗歌结尾,反复的作用?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