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93881

青春期叛逆心理——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日期:2024-06-10 科目:班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187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青春期,叛逆,心理,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 cover
青春期叛逆心理———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教学分析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期,而初二年级则是初中生活中关键的关键。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十三四岁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了巨大变化,一系列的内在矛盾随之出现,如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等。这些内在矛盾使得中学生(尤其是初二年级学生)产生叛逆、易怒、焦虑等心理状态,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加之,父母的不放心、老师的不理解、同学的小矛盾等客观因素使身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时不时走向人生的低谷,不能平稳而正常的渡过青春期,甚至有时还会酿成悲剧。所以,开展青春期心理教育的主题班会就显得十分必要,帮助孩子们认识青春期的叛逆心理,感知自身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学会自我调适逆反心理,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克服逆反心理的方法技巧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一、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叛逆 二、引导学生解决叛逆心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叛逆心理。 2.促进学生自我认识,了解青春期,进而完善自我。 教学过程 教师讲述最近频繁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从而引入话题“叛逆”。让学生观看一些叛逆心理的图片,初步了解什么是叛逆,并用简单的语言给“叛逆”下定义。让学生回忆,说说自己曾经做过的印象最深刻的叛逆事件。 何为叛逆心理 师: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青少年叛逆的原因 学生自身因素 1.逆反心理的形成与他们没有完全成熟的生理和心理有关。 2.青少年的好奇心理和对立心理,使得他们开始喜欢争论,对老师和家长的教导,他们常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 家庭方面的因素 1.有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因此对子女要求过高要求超过了子女能承受的范围,对子女来说这是一种强加的、不正常的、无形的压力,易于引起他们的反感:易使他们形成逆反心理。 2.家长提出要求的方式也可能使子女形成逆反心理, 社会方面的因素 社会的影响因素更加广泛内容、形态、渠道也多种多样特别是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都可能影响敏感而好奇的学生,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一种逆反心理。 叛逆期会有的表现 1感受并学习处理更多的情绪; 2是个追求自主的探险家; 3变得更为倚赖; 4公然挑战父母,爱说不要; 5以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 叛逆的心理原因 1我已经长大了,我能行; 2为什么我不能; 3试探家长的底线; 4想受到关注; 5我在表达自己的观点; 解决的方法 父母要做到: 对于叛逆较明显的孩子,家长会感觉到与之难以沟通。这里介绍几条比较实用的亲子沟通技巧。 ★尊重孩子。家长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弱点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在与孩子接触时,家长应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换位思考。家长也是从青春叛逆期走过来的,只是没有自己的孩子表现得明显,所以面对孩子令人不解的行为,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有了共鸣后就会理解孩子,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忌谈成绩。同孩子交流,家长不要老以学习入题,这样只会让孩子心有压力,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