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99522

做张岱的同游者——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1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108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张岱,游者,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cover
做张岱的同游者———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文言文词汇,培养阅读能力,了解文字叙事、景物写作、抒情性的写作特点; 2、反复朗读甚至背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生动、传神、细腻的语言特征,感受诗情画意,学习白描技法; 3、欣赏西湖雪后美景,并理解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白描手法。 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一、导入新课 杭州西湖自古以来以美景而名扬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纷纷留下颂扬的诗文。 同学们能不能找出几句描写西湖的诗句呢?(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然而我们发现,诗文多描写西湖春的娇,夏的艳,对秋冬的萧瑟与凄清很少提及。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却与众不同,描写了西湖美丽的雪景。今天,我们就随着张岱去看《湖心亭看雪》吧。 二、读雪 1、教师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或者听录音,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提示学生注意几个字音:更(ɡēnɡ) 定毳(cuì)衣 雾凇(sōnɡ) 沆砀(hànɡdànɡ) 一芥(jiè) 2、学生个读,学生点评,学生分组读 3、再读课文,参照注释,借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三、赏雪 1、多媒体显示学生最感兴趣的描写雪景的文字: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2、学生齐读该段文字,可结合配套插图,回放一下雪景的画面。 四、品雪 1、作者与众不同的表述: (1)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为什么要用明朝的年号? 对故国的留恋。 (2)天寒地冻他为什么要清晨看雪而且是独自一人。他很在乎雪景吗? 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人独行于茫茫的雪夜,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的人生彻悟之感。他脱俗喜欢宁静,遗世独立、不随流俗的性情。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否矛盾? 作者自命清高,洁身自好,不愿意与那些俗人为伍。在作者眼里这些人并不存在。 (4)一切景语皆情语,他笔下的景色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是怎样的状况? 作者写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人物云天、高低远近、浓淡疏密,人与自然在精神世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然而,宁静之中,我们仍然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 (5)金陵人请他喝酒的时候,他连姓氏都没有通报,只是离开的时候才问,也没有记下来,有什么深意? 君子之交淡于水,作者交朋友没有什么功利性,只看重精神的沟通,心灵的交融。 2、能够总括作者形象特点的一个词是“痴”,怎么理解这个词的深意? 作者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题,表现他特有的感受,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浊孤独的独特个性。 五、悟雪 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在表达的情感上,《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