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02981

06《老山界》教学设计-(同步教学)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4412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备课,名师,下册,七年级,语文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 《老山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够掌握文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写作特点。 3.学习文章采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写法。 4.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积极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学习任务】 1.了解翻越之难 2.体会描写之妙 3.感悟意志之坚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的这首《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其中有一座山岭叫做越城岭,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是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它被称为老山界。 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座“难”翻的山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位老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历吧。 走进作者: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27年起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是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部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常委。 背景链接: 1934年12月,红军强渡湘江后进入越城岭山区,国民党判断出红军北去湘西的意图,于是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构筑封锁线,打算阻拦红军北上。在毛泽东的倡议下,红军暂时改变了去湘西的计划,决定西进,为此需要翻越老山界:一是因为它是红军去湘西的必经之路;二是因为当时形势紧急,没有更多的时间绕行;三是因为翻越老山界是国民党始料未及的。本文叙述的就是此次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老山界,在地图上名为越城岭,在广西兴安华江瑶族乡,又称瑶山,是五岭之一,越城岭的中段分支,呈西南—东北走向,长21公里,宽6公里,方圆126平方公里。其主峰猫儿山,海拔2141.5米,是越城岭的最高峰,也是五岭的最高峰。向上看,耸立于云端之中;向下望,简直是绝壁悬崖。1934年,红军长征途经这里,翻越的第一座高山就是老山界,由此而举世闻名。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了解翻越之难 1.快速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预设: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2.根据课文内容,划分文章层次,找出文章线索。 预设: 本文以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第一部分(1):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 第二部分(2—32):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三部分(33):指出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3.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变化、地点转换的标志性语言,讨论交流,完成表格。 时间 地点 人物 活动 下午 红军 夜里 红军 爬山、写标语帮助伤员 下午 预设: 时间 地点 人物 活动 下午 山沟 红军 沿山沟前进 傍晚 瑶民家 宣传部同志 攀谈、吃粥、贴标语 天黑 山脚 红军 爬山 夜里 山腰 红军 露宿 半夜 山腰 红军 冻醒、观景 黎明以后 山路上 红军 爬山、写标语帮助伤员 下午 山顶下山路上 红军 看景致、煮粥 4.文末说“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着找出相关语句。 预设: 吃饭难 ①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 ②肚子很饿,气力不够。 睡觉难 ①就在这里睡觉?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 ②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行路难 ①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②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