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11406

初中语文 七年级下册 8《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129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 cover
〔教学设计〕土地的誓言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当时的写作背景;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重点) 2.学习本文呼告、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难点) 3.体会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培养爱国并立志为家乡做贡献的精神。(重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及当时的写作背景;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重点) 2.学习本文呼告、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难点) 3.体会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培养爱国并立志为家乡做贡献的精神。(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31年9月18日,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被烙上了灾难和耻辱的印痕,日寇的铁蹄揭开了这场悲剧的序幕,从那天起,沈阳、东北三省乃至中华民族,经历了长达14年的苦难与抗争。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 二、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作家。20世纪30年代“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作家之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山西、重庆等处任教,在重庆、香港、上海等地编辑《文摘》副刊、《时代文学》杂志、《大刚报》副刊。主要作品有《科尔沁旗草原》,短篇小说集《憎恨》《风陵渡》,童话《星星记》,京剧《戚继光斩子》《除三害》,评剧《罗汉钱》《梁山伯与祝英台》及长篇历史小说集《曹雪芹》等。 三、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 散文》卷一(上海文艺-出卷网-1990年版)。有改动。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为东北人中的一员,作者的胸膛燃烧着的挚痛的思念越来越热烈,于是他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表明了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保卫祖国,誓死让祖国得到解放的感情。 四、读准字音 挚痛(zhì) 泛滥(fàn làn) 呻吟(yín) 嗥鸣(háo) 谰语(lán) 怪诞(dàn) 亘古(ɡèn) 蚱蜢(měnɡ) 镐头(ɡǎo) 碾(niǎn) 辘辘(lù) 污秽(huì) 五、理解词语 挚痛:诚恳而深切。 泛滥: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斑斓:灿烂多彩。 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荒诞离奇;古怪。 亘古:远古。 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秘密的条约或口头协定。 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从第一段中,读出这片土地的特点是什么? 美丽 富饶 广袤 神奇 和谐 充满生机 (2)你从第二段中,读出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请到文中找出原句。 (1)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 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 (2)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3)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引申:从这些誓言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急切回归故乡 为故乡的解放战斗到底的决心 为故乡解放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宝贵的生命 七、品味亮点词语 (1)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泛滥”的确切含义? “泛滥”一词原意是“江河溢出,淹没土地”,引申为“思想情感到处扩散”。在这里是贬词褒用,是指无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 (2)作者用了大量的词语形容东北地区的种种事物,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能够引起你丰富的联想? 这段话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短语修饰事物,使事物带上丰富的、耐人寻味的意味。如“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中的“红布”“金黄”“黑色”这些词语用得好,引起了“我”丰富的联想。“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