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12539

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4-06-12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9次 大小:1426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年,哲学,必修,2019,统编,政治
  • cover
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同步练习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中国画非常重视造型,讲究“是而非是”,即“形似”与“神似”问题。魏晋时期画家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与“迁想妙得”的美学命题;清代画家邹一桂认为,“未有形不似反得其神者”;近现代国画家黄宾虹说:“绝似物象者与绝不似物象者,皆欺世盗名之画,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对“形似”与“神似”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①“形似”是“神似”的基础,都是对原型的创造 ②“形似”与“神似”相统一,是画家追求的目标 ③“形似”与“神似”的斗争,推动着绘画的进步 ④“形似”寓于“神似”之中,形神兼备方为精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下列句子与下图漫画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①心平气和消矛盾,修身齐家治天下 ②乾坤日月当依旧,昨夜今朝却异同 ③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④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学习“千万工程”经验,走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培育乡村产业要因地制宜,找准主攻方向,要依托农业农村的特色资源,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和农业的多重功能,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由此可知,培育乡村产业就要(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③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建立具有“人化”特点的具体联系 ④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蓝色循环”是中国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吸纳沿海民众(渔民和沿海低收入居民)加入海洋废弃物收集,采用数字化技术对海洋塑料垃圾进行源头控制、低碳回收、高值利用、变废为宝。在保护海洋的同时,为沿海老百姓创造蓝色就业岗位,增加收入,实现生态与富民的“双赢”。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到海洋减塑道路是曲折的 ②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创造条件促成海洋垃圾资源化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民众愿望确定治理的模式 ④坚持正确生态价值观,实现生态保护与共同富裕双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能扫地、会做饭、端咖啡、送快递……凭借聪明的“大脑”、灵活的“四肢”,人形机器人深受市场青睐。2023年11月,工信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将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大脑”,增强环境感知、行为控制、人机交互能力,开发控制人形机器人运动的“小脑”,搭建运动控制算法库,建立网络控制系统架构。有了技术的支撑,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展。由此可见,人形机器人的发展( ) ①佐证了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②是通过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东西来实现的 ③能改变人类实践活动的形式、规模和水平 ④实证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提出要求: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这启示我们( ) ①在“确定”与“不确定”的相互对立中把握统一 ②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积极主动作为,善于在变化中把握先机,避免不确定性 ④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成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中有许多现实题材作品让观众眼前一亮,既有对乡村振兴、科教兴国等国家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呼应,也有对英模人物的艺术呈现,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