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22745

第34讲:二战后的世界变化(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精品专辑)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73813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4年,专辑,精品,复习,一轮,中考
  • cover
(课件网) 部编版2024年中考一轮复共生,发展共存 ———世界现代史模块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素养热词 单元融合 考点素养 时空观念 知识拓展 感悟真题 指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34讲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素养热词 明素养 备热词 1.认识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2.知道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苏联的改革,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唯物史观、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的分裂、北约、华约、欧洲共同体、欧盟、新经济、日本的崛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万隆会议、万隆精神、非洲年、纳赛尔、纳米比亚独立、卡斯特罗、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 单元融合 华约成立 万隆会议 1949 1955 北约成立 1953 赫鲁晓夫改革 非洲独立年 1960 苏联解体 1991 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 社会主义阵营 亚非拉新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 苏联强大 东欧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苏联 模式推广 欧洲-联合 美国-超级大国 日本-崛起 资本主义阵营 冷战 拉丁美洲———古巴革命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亚洲———万隆会议 非洲———独立年” 苏联改革 两极格局 东欧巨变 ———苏联解体 欧盟成立 1993 考点素养 美苏“冷战” 美苏“冷战” 概念 原因 目的 形成过程 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美、苏两国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美苏两国对世界霸权的争夺 序幕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开始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7年 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控制其他国家,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时间 实质 影响 杜鲁门 考点素养 美苏“冷战” 形成过程 发展 基本形成 马歇尔计划 德国分裂 1947年 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概况 影响 1949年9月—美、英、法占领区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联邦德国”或“西德”) 1949年10月—苏占区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民主德国”或“东德”) 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时间 目的 实质 影响 ①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稳定了西欧社会秩序 ②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重要步骤。 柏林墙 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 美苏“冷战” 考点素养 美苏“冷战” 形成过程 高潮 最终形成 结束 北约成立 时间 成员国 文件 1949年 美、英、法等12个国家 《北大西洋公约》 华约成立 时间 成员国 文件 影响 1955年 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华沙条约》 标志着美苏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美苏“冷战” 考点素养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二战结束后,美国通过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在太平洋地区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军事体系。冷战结束后,美国亚太同盟体系有新的调整:由权力主导型向分享型过渡,让盟国承担更多义务,强调同盟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更追求在社会、经济、文化一致性基础上形成利益共同体。美国亚太同盟体体系……有遏制和围堵中国之嫌。 ———摘编自杨文静《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调整及其走向》 据材料概括冷战结束前后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变化。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原因。 变化:由美国控制主导到走向同盟间协调合作;由军事主导型到社会、经济、文化一致的利益共同体;由遏制苏联到遏制中国。 原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