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24196

初三语文 作文强化训练4(含答案)

日期:2024-05-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2880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初三,语文,作文,强化训练,答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作文强化训练四 【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邦……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友。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老泥解析】其实,认真审题,这道作文题并不难。尽管这道作文题使用了文言文中的句子作材料,毕竟还配有释文。用这句话作为论点来写一篇议论文,或者讲一个故事最后得出的结论正好是这句话也行。 按说,“德不孤,必有邻”这样的道理应该是一个人的人生常识,应该是每一个人都信奉的最高原则的。因为我们的社会自始至终都在强调选拔人才要“德才兼备”,搞教育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大家把“德是人生根本”作为最高指导思想是正常的。 儒家重要经典《大学》里就说过:“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意思是:君子应该首先注重德行。君主(所有人都适用)有德行才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会有国土,有国土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使用。德行是根本,钱财是枝末。 但古圣先贤苦心孤诣领悟出的人生大道,几千年后传到我们当代社会后,却没有几个人相信了。大多数人口头上可能不会否定“德是根本”,实质上信奉的却是“不能做老实人,老实人吃亏”“金钱至上,金钱万能”“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颠倒是非的观念。所以,对于突然冒出来的一个“德不孤,必有邻”的观点,光明正大地将“德”摆在为人处世的首位,而让考生们立意作文,一般人仅仅从认识上就接受不了,接受不了就会觉得无从下笔。 “积德人,路宽广”“有德者,能安居”“积德行善,收获吉祥”“德高福大,吉庆有余”“有德者,前程远”“有德人,天地宽”“人人积德行善,个个收获吉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在《大学》中就明确提出了古代成人之学———大学的教育目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然后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进德修业的阶梯,为士人作贤人、做君子、成圣人,以及立德、立言、立功指明了具体而微的可行之路,被称朱熹先生称为“三纲八条目”。《大学》上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意思是:“从天子到平民百姓,人人都应以修养品性为根本。”一个德行好的人,可以让家庭和睦;家家都和睦时,社会就会和谐;各国社会都和谐了,天下就会和平。当全世界都接受了这样的价值观之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会产生。 可见,修身立德多么重要,我们人人都继承古圣先贤的做人智慧,建立合乎宇宙大道的价值观是多么必要。 2018年6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上致《祝酒辞》时说:“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和儒家文化发祥地。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上海精神’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强调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同和支持。” “天下为公”“协和万邦”,这正是典型的儒家修身立德的最高境界———平天下”。天下太平、造福十方,求同存异、合作共赢,这种远大的政治抱负,包容一切的外交理念,怎能不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与支持呢? 德不孤,必有邻! 曾子曰:“夫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后也;忠,德之正也。”意思是———曾子说:“孝,是道德修养的起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