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2711

教科版三年级上科学说课稿-水

日期:2024-06-2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144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科,三年级,学说,课稿
  • cover
《水》说课稿   各位老师、评委大家好,下面我就《水》一课说一下自己的教学设计,说课的主题是“发现探究———学以致用。我将按以下流程进行说课。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科学课程》指出,教学应“ 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让学生 “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知识、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使学生在互相讨论、交流、评价中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理论依据:维果斯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认为:在测定儿童智力发展时,应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应从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开始,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脚手架”,通过“脚手架”作用不停地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本课就以儿童原始概念为出发点,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学生攀爬的脚手架,最终引导学生建构“水”的科学概念。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课从生活中实际问题,即“哪一杯液体是 水?”这个问题展开,引导学生对不同液体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到水是一种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液体,从而解决问题。   2、学生情况:   本届三年级学生虽然初次接触科学课,但理解、接受能力比较强,对水有一定的感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科学的实验方法还不熟悉。他们的注意力比较易集中,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敢于提问敢于发言。他们的思维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但必须以直观的有结构的材料作为依托,才能从对事物现象和外貌的描述抽象出其本质特征。   在教学前,我还对学生进行了前测问卷:   (1)前测问题:“请你描述一下水的特征。”“请你说说水的用途。”   (2)从结果来看,我发现所有的学生能够说出水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有的学生还会提到水可以流动,没有学生能说出水没有固定形状,没有学生提到水的气味。由此可见,学生对水的性质认识是不完善的,需要在本课中要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帮助学生完善和补充各种认识。第二个问题学生的回答也是基于日常使用水的用途而言,没有意识联系水的性质,这也是本课需要引导学生的重点问题。   根据上述分析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在观察不同液体的过程中,发展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认识水的性质。   2、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学会使用眼、耳、鼻、舌、手去观察和记录水的性状,并能对水的性状进行描述。并进行简单的记录,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初步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3、通过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逐步形成关注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自然界里水是无色、无味道、无气味、会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的。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鼻闻、舌尝来对各种液体进行比较,判断出各种液体的性质。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基于以上分析,我选择了如下教学方式和手段,从生活实际问题入手“哪一杯是水?”,学生通过解剖、观察与归纳的方法探究水的物理性质,再通过观察实验分析,从而完善原有认识。   五、教学流程分析    发现探究    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试着从众多物质中去找出水,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涉及到“观察、分析、假设、解释、交流、质疑”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在课堂上呈现出一个多层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