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428096

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种群 复习与总结 学案

日期:2025-02-05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9次 大小:2327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3-2024,学年,科版,选择性,必修,第一章
  • cover
第一章 种群 一、聚焦关键能力 1.基于标志重捕法的学习与分析,掌握调查种群数量的思路和方法。 2.认识建立数学模型是解释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方法,学会数学建模的方法。 3.尝试用模型表示不同物种种群的数量波动。 二、提炼核心概念 1.种群特征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核心的特征,可以通过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调查种群数量变化。 (2)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的数量变化。 (3)性别比例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4)年龄结构能够预测种群数量变化。 2.数学模型 (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数学模型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数学表达式、曲线、表格等。 (2)建构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用数学形式表达→检验或修正。 3.种群数量变化的增长方式 (1)理想环境下(资源无限、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种群呈指数增长(“J”形增长)。 (2)自然条件下(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受其他生物制约),种群呈逻辑斯谛增长(“S”形增长)。 4.种群数量波动的方式及调节因素 (1)种群达到K值后会在K值上下波动,大多数生物呈非周期性波动,少数呈周期性波动。 (2)调节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有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前者主要包括气候、食物、捕食、病原体和寄生生物等,后者则主要包括领域行为和内分泌因素。 三、构建章概念图 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大小是判断是否进行害虫防治的依据 B.自然增长率大的种群,种群密度也大 C.对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都采用标志重捕法 D.寄生生物的传播速度随着寄主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解析:A 种群密度大小是判断是否进行害虫防治的依据,A正确;自然增长率大的种群,种群密度不一定也大,B错误;对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采用样方法,C错误;寄生生物的传播速度随着寄主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D错误。 2.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分析错误的是(  )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c 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雄性个体会影响a 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 D.“J”形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率和迁出率 解析:D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c是种群密度,A正确;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会直接影响种群的性别比例,即图中a,B正确;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年龄结构,C正确;“J”形增长的种群中也有死亡率、迁出率,只是环境条件理想,D错误。 3.下列关于一个地域的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该环境中长时期的稳定平衡密度 B.在该地域中,每部分的环境容纳量都是一样的 C.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增长速率大,会呈现周期性波动 D.种间关系不会影响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解析:A 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该环境中长时期的稳定平衡密度,A正确;同一地域的不同部分的环境条件不同,环境容纳量也不同,B错误;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增长速率为0,C错误;种间关系如捕食等会影响环境容纳量的大小,D错误。 4.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领域行为会降低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环境容纳量由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C.理想环境中,每单位时间的种群增长倍数相同 D.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小于1时,种群密度开始衰退 解析:C 种群的领域行为对种群密度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例如在种群密度较小的年份,全部雄鸟都能占有领域并繁殖后代,使种群数量得以增长,不会降低环境容纳量,A错误;环境容纳量是指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是由环境条件所决定,B错误;理想环境中,种群数量呈“J”形曲线增长,每单位时间的种群增长倍数相同,C正确;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小于1时,种群密度降低,但可能是种群数量正常波动,不代表衰退,D错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