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35086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5-0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4次 大小:235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2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答案
  • cover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1.说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概括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2.复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和主要阵地,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3.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认识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预习导学】 课堂导入 新文化运动被形象地比喻为近代思想解放的春雷和战鼓,被称作“一场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文化启蒙运动”。特别是随着运动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并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中国的先进分子在其指引下,寻得了摆脱贫穷落后而走向独立富强的根本出路。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产和无尽的学术话题。那么,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兴起的 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它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今天的历史课堂。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58—60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本上作好标记并完成导学案“重点梳理”部分的填空。(时间:10分钟。)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口号、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3.新文化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有何局限性 重点梳理 知识点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中华民国政局混乱,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 的毒害,进行一场 领域的革新运动。 2.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3.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4.阵地:《 》和北京大学成为 最为重要的阵地。 【答案】1.封建旧文化 思想文化 2.青年杂志 4.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 知识点二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 》,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 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2)提倡民主与科学: 与 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陈独秀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 ”和“赛先生”。 (3)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 》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陈独秀发表《 》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洋务运动侧重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答案】1.(1)狂人日记 封建礼教 (2)民主 科学 德先生 (3)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革命论 2.提示: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 探究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的原因 ·导学建议·   结合史料,分析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的原因。 【史实探源】 女子唐氏19岁,因父母之命许配给并未见过面的张家少爷,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摘编自《中华新报》(民国初年)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唐氏女子真的是死于“自杀”吗 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任务驱动二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以及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导学建议·   教师可组织学生围绕“如何看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展开辩论,从正反两个方面提供论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问题视作是非的问题,甚至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