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4054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 论美 导学案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6次 大小:156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九年级,语文,上册,12课,论美,导学案
  • cover
《论美》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美的真正含义,形成对美的正确认识。 2、通过对美的感受、认识和理解,学生认识到心灵美是真正的美,并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3、掌握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 学习重点: 1、通过对美的感受、认识和理解,学生认识到心灵美是真正的美,并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2、掌握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 1、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品味文章的有关论述,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 2、学习杂感的写法,联系相关知识,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学习过程 1、课文简介 《说美》选自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论人生》一 书,在这篇杂感中,培根论及人的“形体之美”“颜色之美”和“优雅行为之美”,最后提出了“德行美”,希望“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理想的美的境界。 一、阅读课文,把握结构 全文共五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以一个比喻、一个实例,提出全文的中心意思:美德最美。 第二部分(第2—4段),具体论述美德最美。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2段),以两种人为例,论述人生“内在美”的重要。   第二层(第3段),通过颜色之美、形体之美和优雅行为之美的比较,论述“最高的美”是行为之美,即美德之美。   第二层(第4段),通过某些老人和年轻人的对比,进一步强调美德最美。 第三部分(第5段),勉励人们把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让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三、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析疑,解疑。 美的分类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等。美 无处不在,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培根这篇文章仅533字,主要谈了哪一方面的美呢?———人的美   1.如何理解第二段第二句话“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的内涵? 这里的“此”,指代的是“容颜俊秀”;“彼” ,指代的是“才能”“作为”和“美德”。“造物”,指造物主,上帝。在唯心主义者看来,上帝创造了一切。这里是一种幽默的说法,人的美貌如果说是与生俱来的,“才能”却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不是“造物”给予不给予的问题。 2. 第二段为什么多以帝王为例,来论述他们内外兼美,“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培根生活的时代,只有绘画而 无摄影,能留下肖像的人多是帝王将相,而培根根据此说帝王是“美男子”,未必可靠。即使帝王丑陋,画师也要加工美化。有关这一点,我们只要看一看中国绘画史所留下的帝王“标准像”就可以明白,培根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出认识上的局限。 3. 第三段开头为什么说“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颜色之美,是纯外在的美;形体之美,在一 定程度上已体现了人的意志和主观努力的因素(如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可造就形体);优雅行为之美,体现了人的内在素养,是美德的一种体现,所以在三者中最高。这三个层次都属于外形美,但层次有别,不在同一个审美层次上,故作者“仔细考究起来”,看法很有新意。 4. 培根在论证了“最高的美”即美德的难于直观性后,为什么说“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能凭一种固定思 维定出美的规格。如果阿皮雷斯和丢勒的做法能够创造出“至上之美“,那就意味着美是有“标准”的。培根认为他们的做法是荒谬的,因为美的表现是丰富的,如果画家想画出自己认为的美并能为大众所接受,他只有像音乐家创作优美的旋律一样,凭借灵感,依靠慧眼的发现。 5.在“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这句话中,培根认为美是什么 请举几个例子来对这个道理加以说明。 培根在这里论述的是一个重要的美的通 俗定义,即“美是和谐”。例如面临的山不是最峻美的,河也未必是最秀丽的,但是山水和谐地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