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44770

1.2《齐桓晋文之事》课件(共56张PPT)统编版必修下册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21471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56张,PPT,统编,必修
  • cover
(课件网) 假如你现在穿越回到了春秋战国时代,那么你将面对的,是一个这样的世界———战乱频繁,大国吞并小国。 你要在这个困局中,完成大一统的伟业。 在你的面前,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一条是选择用鲜血与白骨,通过战争不断地吞并,最终统一天下;一条是用“仁”治国,以“民”为先,通过“仁”治使天下归心,万国来朝。 哪一条路更容易,而你会选择哪一条? 孟子选择了哪一条路? 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 解题 “齐桓”即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桓公” “晋文”即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文公” “事”指的是争霸之事。 ●姓姬,名孟轲(约前372-约前289),是邹(今山东邹县)人,生活于战国前期。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 孟子 ●他景仰并弘扬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的又一名大师,后世尊为“亚圣”。 ●他如孔子一般,收过不少门徒,率领着他们游说各国。由于各国间都以力相争,他却鼓吹以德为王,言仁义而不言利,终不能被任用,于是退而著书。 《孟子》一书,由孟轲晚年和弟子在一起共同编纂,“十三经”之一,南宋朱熹又将它列为《四书》之一。 《孟子》富于雄辩,善用比喻和寓言。作品的文学价值很高。 孟子主张施仁政,使人民安居乐业。他提出的理想社会,是一种黎民不饥不寒,老者安享晚年之乐的小康景象。 背景相关·齐桓公 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终年73岁。 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名禄甫)的三儿子,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齐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位后为齐桓公。 尊王攘夷 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 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会盟天下 背景相关·晋文公 背景介绍 战国时期,列强纷争,以征伐为能事,各国诸侯国君都是野心勃勃地追求“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霸主地位。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于是就出现了“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 离娄上》)的惨烈局面,致使广大人民“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过着苦难的生活。 而齐国在东方诸侯中又号称强国,齐宣王子承父业,野心勃勃,在稷下扩置学宫,招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孟子这时也以客卿的身份在齐宣王身边供职。于是,孟子便在一次齐宣王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他的“发政施仁”,改革政治,实行“王道”的主张了,这就是著名的《齐桓晋文之事》。 “王道”和“霸道” 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 “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 “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 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 胡龁 hé 觳觫 hú sù 褊小 biǎn 忖度 cǔn duó 便嬖 pián bì 吾惛 hūn 放辟 pì 畜妻子 xù 彘 zhì 庠序 xiáng 孝悌 tì 字 词 正 音 王乎 wàng 衅钟 xìn 彼恶知之 wū 庖厨 páo 戚戚 qī qī 举百钧 jūn 舆薪 挟太山 yú xié 语人 yù 盖亦反 hé 衣帛 yì 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开头至“王请度之”) 主要说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第二部分(“抑王兴甲兵,危士臣”至“孰能御之”) 从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敦促齐宣王彻底改弦易辙,放弃霸道,实行王道。 第三部分(“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到篇末) 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