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4549

2015——2016上海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件:第8课《生于忧患_死于安乐》(共36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27289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5,PPT,36张,生于忧患_死于安乐,8课,课件
  • cover
课件36张PPT。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 一、论点的特点:①正确②鲜明 归纳论点的方法: 1、标题 2、文章开头 3、结尾 4、中间: ①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 ②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 ③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议论文常识二、论据 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 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1、例证法(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 2、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喻证法(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4、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四、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 六、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七、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故事:有一只青蛙第一次不小心掉在了一口正煮着水的锅里,恰好水已经开了,青蛙吓坏了,使劲一跳,逃离了险境;第二次,青蛙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又掉进了那口锅中,同样的锅里也在煮着水,不同的是,这次水还没有煮开,青蛙觉得还挺舒服:这个热水澡好哇!结果呢?———青蛙熟了!青蛙在开水里逃生 青蛙在温水里死亡 你听说过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学 习 目 标⒈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⒉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并准确翻译课文; ⒊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⒋背诵课文听读课文音准 句通 明节奏研读课文疏通文意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留———保留原有的专有名词 删———删除一些语气词 换———将单音节实词替换为双音节词语 补———添加出容易省略的主语、介词或宾语 调———倒换原句颠倒的语序字词小结1、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 苦、劳、饿、空乏、乱、动、忍都是形容词或动词的特殊用法,翻译时,要译成 “使……” 2、一词多义:国 拂 国防 国家违背 同“弼”,辅佐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恒亡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3.通假字。曾同“增”,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 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衡于虑。 拂同“弼”,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4.虚词。于 以 从 舜发于畎亩之中 给 故天将降大任 于是人也 由于而死于安乐也 在 征于色发于声 凭借 以天下之所顺 与“所”连用,用来 所以动心忍性理解分析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是如何一步一步论证论点的? 3 、应用哪些论证方法? 列 举 六 位 名 人 事 例然后说明人才必先经过一番磨练从正面论证个人身处逆境须努力奋发从反面论证国家无忧患易灭亡得出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首先接着最后(中心论点)拓 展 延 伸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你还能举出其他人的例子吗?名言警句: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文学方面:文王拘而演《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