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49731

防网络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

日期:2024-05-17 科目:班会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169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网络,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
  • cover
《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电信诈骗的严重性,并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2.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法,学会识别诈骗信息。 3.教导学生如何在遭遇电信诈骗时正确应对,降低损失风险。 4.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网络安全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法及识别方法,学会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难点:理解防范电信诈骗的重要性 ,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电信诈骗的真实案例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2024年1月7日,遵义绥阳县某中学学生小红(化名,13岁)在家中刷快手看见有一个明星QQ,添加QQ后对方称小红泄露了该明星的信息已经报警了,要求小红配合调查。随后对方就发来了一个二维码,要求小红扫描进群,进群后对方称是该明星的律师并发来了律师证。在对方的恐吓中小红立马配合对方打开手机摄像头对着父母的手机,然后按照对方的要求点开了父母的微信付款码,随即银行卡里的钱就被全部转走了,共计损失2万余元。 2024年1月16日,遵义习水县某中学学生小明(化名,14岁),用家长手机玩某款网络游戏时被拉进一个QQ群,群里“客服”称,可免费赠送游戏皮肤。当小明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后跳转出来的页面却显示:“由于违法领取皮肤账号已被官方锁定”,“如果不及时解除冻结将会影响个人征信,律师会将你爸爸妈妈告上法庭,警察还会上门来抓你”,经“客服”一阵忽悠和恐吓,小明被彻底吓懵,先后10次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致使家长银行卡内2万余元被转走。 2024年1月24日,遵义播州区某小学学生小华(化名,12岁)在家用父母手机观看游戏视频时,看到一个免费领游戏皮肤的视频,便添加了视频里面的QQ群号。进入群聊后,群管理员主动添加小华,声称只要按照他的步骤操作,就可以免费领到游戏皮肤。小华老老实实地照做,用父母的微信扫了码,没想到竟弹出“微信即将被封号”的提示页面,小华十分惊慌,不知所措,群管理员安慰他说没事,只要按步骤完成身份验证,就可以避免被封号。于是对方又发来一个二维码,让小华用父母的微信扫码,跳出了一个需要输入密码的付款界面,骗子一再强调钱肯定会退回的,小华起初还有一些犹豫,但对方说若不及时解封,他父母就将要坐牢,12岁的孩子经不住吓唬,接连扫码输入密码,付款2万余元,直到消息提示账户余额不足,这才告知父母并报警。 . 提问学生对视频中的诈骗手法有何看法,引导学生认识到电信诈骗的危害。 . 简要介绍电信诈骗的定义及常见形式。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常见的电信诈骗形式包括: 1. 假冒公检法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受害人涉嫌违法犯罪为由,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 2. 电话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电话拨打受害人电话,冒充熟人、领导等进行诈骗。 3. 网络购物诈骗:犯罪分子通过虚假购物网站或社交平台发布虚假商品信息,受害人付款后无法收到商品或收到的商品与描述不符。 4. 短信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发送虚假短信,诱使受害人点击链接或回复信息进行诈骗。 5. 假冒银行诈骗:犯罪分子冒充银行工作人员,以账户异常、密码泄露等为由,要求受害人进行转账操作。 6. 医保、社保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医保、社保工作人员,以账户异常、退费等为由,要求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和账户信息进行诈骗。 需要注意的是,电信诈骗手段不断翻新,我们需要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信息,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和账户信息。如果遇到可疑情况,应及时报警或向相关机构求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