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51134

第八课《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课件(共21张PPT)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71588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八,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课件,21张,PPT
    (课件网) 时间的脚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 时间无处不在,它看不到、触不着,它没有脚,那我们可以用什么记录下它的踪迹呢? 钟 表 日 晷 铜壶滴漏 新课导入 果实成熟 大雁南飞 年龄变化 年轮 四季更替 时间除了把它的脚印留在大家刚才所说过的那些地方之外,还把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在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还有无数的宝藏。 学习目标 1.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预习检测 shān lù wéi mù jūn liè 【海枯石烂】海水干涸、石头腐烂,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龟裂】裂开密密麻麻的缝隙。 一、快速阅读,把握整体 要求:(5分钟) 1.标出每一个自然段的序号。 2.快速阅读课文,勾画独句段,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 3.仔细阅读课后的“阅读提示”内容。 “阅读提示”告诉我们:大量独立成段的单句,有提示重点内容、标示层次结构等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便于阅读理解。 活动一: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独句段,试着简要分析它们的作用。 第1、5、7、11、13、18、22、24、27段 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开启下文)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承上启下) 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开启下文) 第11段与第13段:“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此两段明显是对第7段的进一步阐述。 第18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承接上文) 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承上启下) 第24段:“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承接上文) 第27段:“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承上启下) 可借鉴的写作方法 (30—31):指出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活动二:给文章划分层次 一 (1—4):引出话题———岩石是重要的一种记时方式。 (5—29):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 第一层(5—21):说明岩石的厚度和 第二层(22—29):说明岩石保存的历史 二 三 逻辑顺序 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痕迹可以记录时间 二、深入探究,把握内容 “阅读提示”告诉我们:作者在文中,始终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将静态观察与动态分析、历史思考与现实认识融为一体。 活动三:课文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一开始并未说岩石是怎么记录时间的,而是描述岩石有生灭过程,这是为什么? 点明岩石的生灭过程,也是为了说明物质时刻都在运动着这一普遍规律。作者并不是以静止的观点去看待岩石的变化,而是将岩石的变化纳入辩证唯物主义的宏观视野中,这是一种辩证的科学主义精神。 3.我们研究岩石的形成过程是为了说明什么? 4.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 活动四:阅读7—21段,探究下列问题。(5分钟) 1.岩石的运动规律(生灭过程)是怎样的? 2.导致岩石被破坏的因素有哪些?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请同学们先独立阅读、思考,3分钟后有疑问之处可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后请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1.岩石的运动规律(生灭过程)是什么? 被搬运、被堆积 重新生成岩石 被破坏 2.导致岩石被破坏的因素有哪些?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破坏因素:阳光烘烤,霜雪冷冻,空气与水中的酸类腐蚀,风的吹拂,水流的冲刷,冰河的移动,生物破坏,人为破坏。(9—14段) 形成过程: 小石子 沙砾、泥土 沉积 重压 胶结 新岩石 岩石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