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453705

1.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5-04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4次 大小:311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七年级,教版,地理,学年,2023-2024,答案
  • cover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学习目标 1.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知道地球的大小,会给地球量“身”。 3.◎重点: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能说出地球的最大周长。 【预习导学】 知识点一 地球是圆的吗 1.古时候,人们通过观测海上归来的帆船证明地球是 的。 2.地球是一个巨大的 体,它是一个 稍扁、 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没有经过的大洋是 ( )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知识点二 给地球量一量“身” 1.地球最大的“腰围”是 。 2.根据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算出地球赤道的长度约为 千米。 3.根据赤道的长度,可以算出地球的平均半径大约是 千米。 4.当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一周用时近三年,而今天人们乘飞机环绕地球一周所需时间不足两天,是地球变小了吗 【答案】 知识点一 1.圆 2.球 两极 赤道 3.D 知识点二 1.赤道 2.4万 3.6371 4.不是。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交通工具的速度日益提高,使人们的出行时间大大缩短。 【合作探究】 1.游戏。   通过阅读课本和查找资料,合作学习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在班上选出四位同学,分别模拟中国古人、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向同学们展示各时期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2.活动探索。 (1)准备一张桌子、一把伞和一张图片。 (2)两名同学在桌子旁站定。其中一名同学原地蹲下,负责观察,注意眼睛与桌面保持同高,另一名同学将图片立在桌面上缓慢后移(如图a所示)。 (3)用张开的伞面代替桌面重复上述实验,负责观察的同学的眼睛要与伞顶保持同高(如图b所示)。 (4)请负责观察的同学说说两次看到的情况是否相同,随着图片的移动分别看到了什么现象,并分析产生两种不同现象的原因。 根据上面的实验,结合在海边眺望驶近的轮船总是先看到桅顶,再看到船身这一事实,你的结论是什么 3.身临其境。   用学校中熟悉的事物做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 6371千米 约相当于 个篮球连在一起(篮球半径约12.7 厘米) 最大周长4万千米 约相当于 个400米跑道的总长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约相当于 亿个足球场的总面积(一个足球场面积约7000平方米) 4.展示交流。 (1)在地图上向全班同学指出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路线。 (2)用地球精确的平均半径、最大周长、表面积说明地球的大小。 (3)听了大家的展示交流,你还有哪些收获要与大家分享,请写出来。 备选问题 在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上,找出出发地、目的地、航行路线、航行方向和航行时间。思考: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答案】 1.中国古人:“盖天说”认为地球是平的,“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等现象,认为地球是球形。 麦哲伦:1519年~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加加林: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5 000万 100 000 700 备选问题 地球是一个球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