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5639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写作 导学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8次 大小:151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
  • cover
写  作 从生活中找“米” 学习目标 1.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会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材料。 2.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3.要做有心人,善于从生活中去找“米”,抓住生活中那灵动的一瞬间所表现的美。 ●重点: 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从生活中选材。 预习导学 1.选材着眼于普通人、平凡事,捕捉其闪光 点 写平常生活中平常人的情感,写家庭的欢乐、苦恼,写同学之间的摩擦、友谊等。事实上,许多深刻的道理往往蕴藏在平凡的生活中,等待我们去发现。从平凡的小事中探寻人性最本质的东西或人类最闪光的精神世界,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耐人寻味的感动。 2.选材着眼当代社会生活的热点、焦点问题。 一切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焦点话题都不应该有所顾虑,有所回避:鲁迅、金庸、韩寒都可以谈谈;克隆技术、纳米材料、反恐战争、奔月计划、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超级女声……都可以是我们关注的题材。 3.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凡是耳闻目睹、亲身 经历的生活,往往容易有深切的感受和真实的体验,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抒自己内心的情。选择这种熟悉的材料,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最具有感染力。文章切忌胡编滥造,缺乏真情实感。 4.选择有个性特点的细节材 料。记叙文是通过具体、形象的人或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在写人记事时,大而空,是同学们常犯的毛病。如果能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即选择个性特点鲜明的细节材料来写人记事,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选取小人物、小事件、小场景、精彩片断、一瞬间等细小的方面来表现主题。“实”“小”是选材的不二法门,通过“小”来折射出时代的光辉,反映时代的动态,感悟人生的真谛。 合作探究   问题一:扣住中心选材是选材的第一个标准,但是同样十个材料都与中心有关,怎么办呢 阅读胡适的《差不多先生》后,你有什么感悟呢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 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 ”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一会儿,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 ”他说完了这句话,方才绝气了。 感悟:这段描写很精彩,淋漓尽致地刻 画了差不多先生的形象,表现了中心。作者选择了“对待看病”这个材料,就可以看到他对所有事情的态度,材料的表现力极强。写作时所有选材要选典型材料,可以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s 问题二:下面是一位同学以“我是这样成长的”为题,写的原稿和修改稿,试比较优劣。 原稿:过了婴儿时期,就进入了童年, 童年的生活过得“了无生趣”。4岁“被迫”进了幼儿园,认识了“陌生”的同学们,喊了自己根本不认识的老师,学了最基本的“火、土、水、木”和“1+1=2”……一切都在进行着。 修改稿:5岁的我是一张白纸,那时的我对世界还 很懵懂。妈妈是我第一任老师,叫我背很多古诗,背很多儿歌,认很多字,为我打开通向文学之门。当我看见清清河水时,“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便脱口而出;当我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