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56684

第15课《故乡》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1908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5课,故乡,课件,31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你能说几句关于“故乡”或思乡的诗句吗? 中国千古文人,大都具有一种浓郁的故乡情结。像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王湾的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温庭筠的诗句“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这些诗句都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去感受一下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 故 乡 鲁迅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18部。毛主席评价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也被称为“民族魂”。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在此双重压迫下,过着日益贫困、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作者于1919年冬天回故乡期间,耳闻目睹了中国南方农村疮痍累累的残酷现实,加之在这个风雨飘摇的社会中求索了三十余年的生活体验,于是写出了这篇悲凉沉郁而又不失希望的小说。 背景资料 知识链接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字词梳理 阴晦 huì 萧索xiāo suǒ 祭祀jì sì 伶俐líng li 愕然(è) 鄙夷bǐ yí 嗤笑chī 应酬yìng chou 世面 惘wǎng 然 隔膜mó 恣睢zì suī 髀bì骨 寒噤jìn 颧quán骨 栅zhà栏 五行xíng 折shé本 理情节 标注段落,快速默读课文,试着概括各部分意思。(共88段) 速读方法指导:逐行快速浏览,不指读,不回读,不出声。 第一部分(1—5): 第二部分(6—77): 第三部分(78—88): 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时间和目的。 写“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写“我”离开故乡时的种种感触和矛盾心情。 整体感知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思路进行情节安排。 请用一个动词来概括现在的故乡给“我”的印象 变 析人物 1、快速筛选课文相关段落,说说闰土前后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思考变化的原因。(提示:外貌、对我的称呼、说话方式、神态) 内容探究 小说中哪位人物的变化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闰土 说话格式:闰土的……变了;之前……,现在……,我觉得变化原因是…… (1)外貌变化。 紫色的圆脸(15)———脸色灰黄、加上了很深的皱纹(55) 小毡帽、银项圈(15)———破毡帽、极薄的棉衣(55) 红活圆实的手(15)———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55) 原因:脸色“灰黄”是饥寒交迫造成的营养不良,“很深的皱纹”是数十年生活重负刻下的痕迹,“松树皮”似的手是长年累月超负荷的劳动造成的结果。 (2)对“我”的称呼的变化。 迅哥儿(65)—老爷(60) 原因:闰土受封建等级观念的深刻影响,也是由人的身份、地位、生活环境的变化、差异所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3)语言变化。 少年时的活泼健谈(18、21、26、28)———中年时的吞吞吐吐、欲说还休(60、64、66、69、71、) 原因:闰土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表现了他的迟钝、麻木,也表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痛苦、无奈,心里有苦也说不出来。 (4)神态变化。 怕羞、高兴、天真活泼(15、16)———凄凉,像石像,像木偶人(72、74) 原因:由于饱受生活的折磨,闰土已经变得呆滞、迟钝、衰老、麻木,了无生气。 闰土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