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457772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习作例文与习作 课件(45张PPT)

日期:2025-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17107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习作,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
  • cover
(课件网) 第五单元 习作例文与习作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习作 你们喜欢旅游吗 这节课大家共同欣赏四幅风景图片。 海上日出 双龙洞 颐和园 天山 交流欣赏图片后的感受。 这一处处风景就像一幅幅瑰丽壮美的图画,使我们感到大自然是那样奇妙。摄影师用相机留住了它们的美,歌手用歌声唱出了它们的神奇,我们可以用优美的文字记录下它们的美! 回顾课文《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 在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跟随巴金和叶圣陶先生的脚步欣赏了“伟大的奇观”———海上日出,体验了双龙洞的奇景,可谓“处处都有好风景”。在现实生活中,你游览过哪些地方 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游_____ 二、指导选材,明确要求 如何选材 同学之间交流自己游览过的印象最深的地方,现在请大家结合课本泡泡中三位同学的对话说一说,你认为这次习作应该怎样选择材料呢 交流并筛选材料 想一想:确定景物 谈一谈:补充题目,指导思路 三、研读例文,指导思路 研究两篇例文 我们确定了习作主题,可是怎么把这个地方介绍清楚,突出它的特点,并且能打动人呢?这就要求我们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了。不如我们先去看看作家们是怎们写的吧! 自由阅读两篇习作例文,结合旁批,分组讨论。 1.阅读习作例文:颐和园 (1)初读例文,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批注在课本上。 《颐和园》一文依次写了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的:“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2)根据游览顺序画出相应的路线图。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 (3)找出本文的过渡句。 (4)颐和园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把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物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朗读,可以做小导游,还可以以游客的身份说一说。 (5)仔细阅读课本上的批注,从中归纳总结写法。 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观察景物,突出特点; 过渡衔接,自然有趣; 细节描写,表达情感。 2.阅读习作例文二:《七月的天山》。 (1)初读例文,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天山的?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批注在课本上。 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移步换景、逐步深入天山的顺序写天山美景的,从“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等语句可以看出。 (3)细读例文,说说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哪些天山景物 描写了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幽静的密林、花海等。 (4)仔细阅读课本上的批注,从中归纳总结写法。 A.写景的顺序:以游踪为序(移步换景),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 B.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运用了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天山之美。 C.表达自己的游览感受。 再读例文,归纳写作技巧 这两篇文章的作者各自记叙了自己游览某处景点的经历,写得都非常精彩。用游览的顺序记录生活,不仅能让我们发现更多的自然奥妙,同时,也能提高我们的习作能力。请大家再读一读,品一品,认真体会文章的精彩之处,其中好的方法可以运用到我们的习作中去。 总结归纳写作技巧。 (1)《颐和园》一文采用了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不同特点描写的方法,层次分明,段与段之间过渡自然。《七月的天山》一文运用移步换景法,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