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61832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日期:2024-06-1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126245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知识结构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二 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课程标准 三 人口的增长 核心素养目标 01 02 03 立足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掌握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 立足史料证实和家国情怀,通过反思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探索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原因,认识到经济发展为前进前期的强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证实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背景 ①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②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③清朝前期社会安定,有利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史料证实 清政府……把垦荒成绩列为考核地方官员的一个内容。……若开垦不实及垦而复荒,新旧官员俱分别治罪。 ———《二十五史新编·清史》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 ———雍正帝 帝王之政,莫爱民,而爱民之道,莫要于重农桑…… ,此千古不易之常经也。 ———乾隆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表现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边远地区得到开发。 史料证实 1)土地方面 从顺治元年起,清政府就把招抚流亡,鼓励垦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其一,宣布垦荒归己,由政府发给垦荒者印信执照,明确产权,并且保护垦荒者的土地所有权。 顺治六年四月,明确宣布:“无主荒田,州县官给印信执照,开垦耕种,永准为业”。有主荒田,令原主开垦,官给牛、种。后又作了补充规定:“如有主荒田,原主不能开垦,地方官另行招人耕种,给予印照,永远承业,原主不得妄争”。顺治十四年,又宣布将“永远承业”改为“永为己业”。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表现 对黄河、淮河等大河及大运河进行治理,组织人力修建堤坝、渠堰、海塘。 史料证实 2)水利方面 自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实施治黄,历三十年,肆虐半个多世纪的黄淮水患得以根治,黄河“安澜顺轨百有余年”,农业连年丰收。乾隆时继续大规模兴修水利,实行高投入,又胜过前朝。总计“河工、海塘,以亿万计”。 ———《中国古代经济》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表现 ①改进粮食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 推广玉米、甘薯高产作物。 史料证实 3)种植方面 ②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 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影响 (1)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3)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的发展 1)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手工业工场 织机数量 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 织工数量 佛山镇棉纺织业的织工超过5万人。 分工情况 从江南丝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看,一个机房中,机工有络工、拽工、织工、牵经工,还有刷边、运经、接头等工,各有专门技术。 规模大 机户 人数多 织工 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 分工合作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的发展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商业的发展 (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2)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3)大城市工商业非常繁荣。 (4)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