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67001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39张PPT)

日期:2024-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39088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12课,与朱元思书
  • cover
(课件网) 与朱元思书 第1课时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富春江风光旖旎,如一首清新的诗,似一幅淡雅的画。山青、水清、境幽,享有“小三峡”之誉。   船行其境,有“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诗情画意。富春江以其“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魅力吸引着古今中外的游人。历代文人墨客如谢灵运、李白、孟浩然、范仲淹、陆游等,不仅游历过富春江,而且还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zhāng)(今浙江安吉)人。他曾任奉朝请(一种安置闲散官员的官职),长于史学,也擅诗文,其小品书札以写景见长,诗亦清新流丽。《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教之,谓为‘吴均体’。”著有《吴朝请集》,另有小说《续齐谐记》。 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   《与朱元思书》出自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类书《艺文类聚》。这本书在选辑作品时,往往根据不同专题的要求进行摘录。因此,现在我们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一般认为并非吴均与朱元思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但这段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文字,却成为一篇独立的小品文,传诵至今。 知人论世 知识链接 骈 文   骈体文又称骈文,滥觞于东汉班固、蔡邕等人,到魏晋时正式形成,于南北朝达到全盛。中唐以后,由于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骈体文在“文”中的主导地位才被古文所代替。 知识链接 骈 文   骈体文在语言上有三个特点。第一,在语句上讲究骈偶和“四六”。两马并驾叫作骈,两人在一起叫作偶。骈偶就是两两相对,也可以说就是对仗。第二,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这与对仗有关,在对仗时,应以平对仄,仄对平。这对后来格律诗有较大影响。第三,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古人文章、言论中的词句、故实;藻饰是指追求华丽的辞藻。 诵读课文 听《与朱元思书》范读音频,感受文章语调舒缓、韵律优美的特点。 自由朗读《与朱元思书》,体会文章的韵律节奏。 《富春山居图》(局部)  [元]黄公望作 朗读节奏示例: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疏通文意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俱〕全,都。 〔独绝〕独一无二。 〔共色〕同样的颜色。 〔缥(piǎo)碧〕浅青色。  〔从〕跟、随。 〔甚箭〕即“甚于箭”,意思是比 〔许〕表示约数。   箭还快。        疏通文意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 〔激〕冲击,撞击。 〔泠(líng)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疏通文意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