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468475

第四章 for循环结构 教学设计(表格式)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数据与计算 课件+教学设计 (粤教版2019)

日期:2025-04-05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953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学设计,第四章,教版,课件,计算,数据
  • cover
一、教学基本信息 学科 信息技术 授课老师 课题 循环结构———for循环 授课年级 高一 教材 普通高中教科书 信息技术 必修1 数据与计算 (粤教版) 二、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广东教育-出卷网-《信息技术必修一 数据与计算》的第四章第四节“运用循环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主要知识点包括For循环,以及循环与分支的嵌套使用。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学生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并实现简单的算法。 在知识体系的构架上,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对算法、顺序结构、分支结构有了基本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化学习。循环结构作为编程中的关键概念,它赋予了程序重复执行某段代码的能力,直至满足设定的条件为止。而for循环更是关键的一环。因此,熟练掌握循环结构对于学生深入理解算法逻辑、提升编程实践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对Python编程语言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Python的基础知识,包括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函数等基本元素。同时,学生也已经学习了分支结构(如if-elif-else)和While循环,能够理解程序的控制流以及条件判断在编程中的应用。在掌握了While循环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for循环的使用,以便更好地处理需要固定次数循环的场景,如遍历列表、元组、字符串等集合类型。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掌握For循环的基本语法和用法 理解循环的嵌套原理 能够运用循环结构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for循环的基本语法及其应用特点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完善算法 四、教学策略 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述法、探究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本教学设计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实例引入、讲解演示、学生实践、拓展提升等环节,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循环结构的概念和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与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情景 实例引入: 同一个问题,“输出多句hello world”,如何用for循环进行表示? 引出新知识:for循环的一般格式。 学生聆听 并思考教师的问题 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循环结构的兴趣。 问题探究1:while循环 基本格式: For 循环变量 in 序列: 语句块 for语句的特点: for循环依次把列表中的每个元素逐个迭代出来赋值给循环变量,当访问完所有元素后,循环结束。 列表如何表示或生成? 三种方式逐一讲解,强调range()函数生成。 “顾头不顾尾” 编程实现: (1)分析问题: ①几个变量? ②变量类型是什么? ③循环的条件是什么 (2)设计算法: ①初始化次数变量=0 ②当次数小于等于10时,输出“hello word”; ③当次数大于10时,结束循环。 具体程序 三种列表生成方式都展示给学生,尤其在使用range()函数生成时,采用多种方式,以突出初始值、终止值、步长在使用range()函数时的影响。 学生分小组讨论实现代码 思考回答问题 注意理解初始值、终止值、步长。 学生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来分析问题; 实操实现程序 找到使用for循环的关键点在于列表的生成,理解range()函数的使用。 该环节以教师讲解为主,结合实例,加深学生对于for循环的结构和使用。 用成语加深学生对range()函数中的在终止值之前停止的映像。 培养学生实操的能力 通过直观的展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for 循环的理解 问题探究2:猜价游戏 “猜价格” 同一个案例,用for循环实现 (1)分析问题 ①循环变量是谁? ②如何得到循环变量所需的序列? ③循环体是什么? ④如何中途退出循环? (2)设计算法: ①预先定义价格price; ②用户输入一个猜测的数; ③当输入的数字与price一致,结束程序,输出“猜对了”,程序结束; ④当输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