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基本信息 学科 信息技术 授课老师 课题 数据、信息与知识 授课年级 高一 教材 普通高中教科书 信息技术 必修1 数据与计算 (粤教版) 二、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章节选自广东教育-出卷网-《信息技术必修一 数据与计算》第一章“数据及其特征”和第二章“知识与数字化学习”,主要知识点包括“数据的定义及特征”、“信息的定义及特征”,“数据、信息、知识三者间的关系”。 本节的课标要求是①在具体感知数据和信息的基础上,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②在运用数字化工具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 在知识结构上,本章节是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第一章节和第二章节的内容,是学习本教科书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新生。 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高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趋于成熟,有基本的自主协作和探究学习能力,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度体验项目式学习。目前学生基本了解数据与信息的定义,对于数据与信息的关系与区别则比较模糊,对于数据和信息的特征也缺乏系统认知。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身边的案例,理解数据和信息的概念及特征 能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间的关系。 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按照一定的需求主动获取信息。针对简单的信息问题,能根据表达的目的,对信息进行判断。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选择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 教学重点 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特征 教学难点 数据、信息与知识间的关系 四、教学策略 设计思路、教学流程 教学方法:讲述法,情景式教学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本课将教学的重难点放在重点概念的理解和辨析上,通过列举丰富的贴近生活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在学生机上安装思维导图软件,要求学生借助工具绘制思维导图,整理本课的知识概念。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与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情景 引入: 教师:大家看一下我们的课本封面的小标题是什么? 学生:数据与计算。 教师:没错,从书名可见数据是本书的基础,日常大家也经常听到有关数据的话题,而这也将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数据?(Q1) 学生回答或不回答。 学生聆听 并思考教师的问题 从课本标题入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探究1:数据、信息的定义和特征 课程讲解: 教师:好像有一点难描述,不要紧,我们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入手:小明从广州返回学校,有不同的交通方式,对应不同的花销和时间。 教师:在这里的时间、费用等标红的地方,都是数据。这些数据为我们选择交通方式提供了便利。实际上,在生活中我们与数据息息相关。如 (展示PPt) 我们根据这些数据知道了不同事物的属性,从而知道了对应的信息。一起来看一下数据的概念。 教师:刚刚我们举出的案例都是数值,那么数据只能是数值形式么?(Q2) 等待学生回答 (展示PPt) 共同分析:数据有哪些表现形式。强调在计算机中的表现形式。 教师小结:接下来我们对数据的概念再进一步描述:数据是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是计算机识别、存储和加工的对象。 数据的特征: 教师讲解数据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四大特征,并举例解释。 强调:二进制。 数据的应用 展示分析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引出:数据可以预测未来———大数据。 大数据的概念及其特征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高效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信息技术必修一 5.1 认识大数据) 教师:结合案例逐一解释大数据的4V特征。 与学生互动 信息的概念 教师:数据有多种表现形式,但无论是哪种表现形式,数据都只是对于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