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71613

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9次 大小:1577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4届,水平,试题,历史,模拟,等级考试
  • cover
聊城市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 历史试题(一)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初年,楚、吴均因文化落后被称为蛮夷之国,但到鲁宣公十二年(前597年)及鲁定公四年(前506年)却被《春秋》改称为“楚子”“吴子”;杞君(夏之后裔)朝鲁君时用夷礼被贬称为夷,后改用周礼则又得称为“诸夏”。上述称呼变化印证了,当时( ) A.列国纷争的现实 B.华夏认同的观念 C.夷夏关系的对立 D.儒家思想的传播 2.唐代,朝廷对岭南的官员输出以贬谪为主,对西域的官员输出以建功为主。在贬流文人的笔下,岭南不仅是“牢笼”,更是“鬼门关”“死亡乡”;而岑参认定“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甚或姚崇、宋塬、苏颈等人因曾就职西北边疆而官拜宰相。这一差别反映了,当时( ) A.民族政策的重北轻南 B.经济发展的区域失衡 C.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 D.南北诗风的源流特色 3.自中唐以后,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少数民族一旦占据广大中原农耕区甚或入主全国,便会立刻将都城迁至北京,或将北京作为陪都。这种做法主要是基于,北京( ) A.具有独特优越的战略价值 B.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C.是南北漕运海运的集成端 D.是中原农耕文明的代表地 4.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的现象,如松江府、太仓州的耕地在总体上已经形成了稻田和棉田各占一半的格局,部分县的棉田面积甚至超过了稻田面积。这可用于说明,当地( ) A.人地矛盾的加剧 B.雇佣劳动的普及 C.纺织行业的发展 D.小农经济的衰退 5.洋务企业多以“局”立名,且这些“官局”创办之后多成为“时政中的要目”。论及此,梁启超曾说:“同治中兴之役,胡、曾、左诸公,以封疆吏任练兵筹饷之事,广设诸局,(诸事)莫不设专局以办之,下至各府州县,皆有分局,故当军兴之时,全省之脉络,系于各局。”对上述“官局”的解读,准确的是( ) A.旨在引进西方国家机器生产 B.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 C.适应了内忧外患的晚清时局 D.强化了清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6.自1907年7月秋瑾在绍兴就义后,上海报界就连篇累牍宣传烈士义行,并对清廷进行口诛笔伐。其中,尤以《申报》《新闻报》和革命派创办的《神州日报》等为最,连当时尚持君主立宪之说的《时报》也视其为大事,居然不避风险作详细报道,且不时流露出“热血之士,投袂奋起,殒首断颈,甘之如饴”等赞美之词。这折射出,当时( ) A.上海成为报业中心 B.民权主义基本实现 C.预备立宪阴谋破产 D.革命潮流不可阻挡 7.如图所示内容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向其所属部队发布的一些纪律规定(节选)。据此推断,这些纪律规定应发布于( ) ◆我军人员一律露宿街头,不住民房,不进经堂, 不撕毁藏胞门楣挂着的红布和门板贴着的佛像。 ◆公买公卖、态度和蔼,爱护藏胞牲畜、庄稼。 ◆这一带吃水困难,要帮助藏族老人背水。 A.北伐战争期间 B.井冈山会师后 C.红军长征途中 D.渡江战役前夕 8.1949年7月,中共中央发布指示,明令一切劳资纠纷“均需集中到市一级机关,即市劳动局、市总工会、市工商局来统一解决,禁止区委、区街政府、下级工会组织处理任何劳资问题”,明确规定劳动局为处理劳资争议的唯一机关,劳资纠纷的解决方式“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