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72652

浙教版科学 八下 3.1-3.4综合练习二(含答案)

日期:2024-06-11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7次 大小:10234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教版,科学,八下,3.1-3.4,综合,练习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八下空气与生命3.1-3.4综合练习二(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意外事故发生时,应用正确的方法控制危险,以自救。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打翻燃着的酒精灯,可用湿抹布盖灭 B.发现家中插座着火,应立即用水扑灭 C.发现有人触电,应第一时间切断电源 D.火灾现场逃生时,可湿毛巾捂住口鼻 2.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氧化镁 3.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 4.如图是我国古代人所使用的火折子。竹筒帽盖上时,内部可燃物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可燃物就燃烧起来。其主要原因是(  ) A.提供了充足的助燃剂 B.隔离了二氧化碳气体 C.可燃物的着火点变低 D.升高了可燃物的温度 5.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下列从图示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生成物乙属于化合物 B.该反应中的反应物不可能是氧化物 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分解反应 D.该反应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6.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示意图及反应前后的质量如表所示。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质量/g 48 200 1 0 反应后质量/g 0 x y z A.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 B.甲物质是甲烷,一个甲烷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 C.48g甲烷完全燃烧,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132g D.x+y+z=249g 7.转换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方法。它是指在科学研究中将不易直接观察或测量的科学量,转化为容易认识或容易测量的科学量,是一种间接测量的研究方法。下列科学习中采用转换法的是(  ) ①利用铁屑分布情况认识条形磁铁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 ②引入磁感线来研究磁场 ③测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时,通过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来得到消耗氧气的体积 ④探究白磷燃烧的条件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发现加热前后试管内物质的总质量减少了。如图表示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MnO2的质量分数 B.氯化钾的质量分数 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9.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由①到②,需等到试管内气体冷却至室温 B.将白磷改为木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如果塞子没塞紧,最后的测量结果会偏大 D.②中应注意试管内外液面应保持相平 10.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根据图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0~100s内,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 B.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200s内的少5amL C.实验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 D.相同条件下,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比稀盐酸反应的速率要慢一些 11.“宏观—微观—符号—量”是科学特有的表征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在催化剂表面转化成有机清洁燃料甲醇和X,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是H2O B.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是1:1 C.反应物中属于单质的物质的化学式是O2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数量改变 12.将盛满氧气且等容积、等质量(含瓶塞、导管、燃烧匙及瓶内少量的细砂)的两个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