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72956

第4课乡愁课件(共35张ppt)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438102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4课,乡愁,课件,3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余光中 乡 愁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 创设情境,布置任务 学校近期将举办“我把诗歌拍成微电影”大赛,你班商议后决定拍摄《乡愁》,请大家结合诗歌《乡愁》和助读材料,群策群力,赢得此次微电影比赛。 拍摄任务 壹 贰 叁 我为微电影选取物件 我为微电影设计画面 我为微电影朗读配音 壹 我为微电影 选取物件 我为微电影选取物件 乡愁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的一种思乡之情,但是诗人笔下的乡愁却让我们触手可及。 我为微电影选取物件 为了在微电影里更好地传递“乡愁”这一情思,请结合诗歌和助读材料,为每一个镜头(每一节为一个镜头)选取一个物件入镜,并说说你的理由。 请以“我会选取_____(物件)入镜,因为它象征着_____(内涵),传递了_____(情感)”的句式回答。 助读资料 1928年余光中在南京出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跟随母亲一路逃亡避难,最终落脚重庆,进入一所寄宿学校求学,只能和母亲通信联系。 1949年,抗日战争爆发,余光中同家人辗转南下,直至迁居台湾。 1956年,与妻子范我存结婚,婚后赴美留学,与妻子相隔万里,受经济制约,只能坐轮船往返。 1958年,母亲病逝,余光中想把母亲的骨灰匣带回她的故乡去入土安葬,但迄今为止未实现,大约葬在台北市郊的圆通寺。 1972年,阔别大陆故乡20多年的他,在台北旧居写下此诗,沉吟良久。 余光中一生漂泊,几次逃亡,数次离乡,从江南到四川,从大陆到台湾,求学于美国,任教于香港,最终落脚于台湾高雄的西子湾畔。 我会选取邮票入镜,因为它象征着诗人与母亲分离,只能用书信联系,传递了思母之情。 我为微电影选取物件 我会选取船票入镜,因为它象征着诗人与爱人分居,只能坐船见面,传递了夫妻之爱。 我为微电影选取物件 我会选取坟墓入镜,因为它象征着诗人与母亲生死离别,不再相见,传递了丧母之哀。 我为微电影选取物件 我会选取海峡入镜,因为它象征着诗人与祖国分离,隔海相望,传递了恋国之思。 我为微电影选取物件 乡愁 邮票 船票 我为微电影选取物件 坟墓 海峡 抽象的乡愁 具体可感的事物 意象: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 我为微电影选取物件 在这些意象前面,作者都用了哪些修饰语 这些修饰语有什么特点 将数量词和叠词进行替换,是否可行? 我为微电影选取物件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叠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座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乡愁是一道浅的海峡 以小见大:“一枚”“一张”“一方”“一湾”,都能突出所写事物之小,以一种轻描淡写的写作将凝重的乡愁浓缩于轻微细小的对象上,从而反衬出乡愁之浓。 “小小”“窄窄”“矮矮”“浅浅”都是叠词,一方面增强了事物的形象性;另外一方面,叠词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读来音韵悠长,更能烘托出乡愁绵长。 我为微电影选取物件 贰 我为微电影 设计画面 我为微电影设计画面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个诗节,但是每一节都展现了作者在人生不同阶段的沧桑和难以言表的哀愁,似一幅幅画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我为微电影设计画面 在微电影中,我们要拍摄出余光中所营造的那一幅幅图画,请同学们发挥联想和想象,设计每一个画面的镜头。 温馨提示:描绘画面内容,加入细节描写,表达人物情感。 第一节镜头:一个春寒料峭的夜晚,昏黄的油灯下,一位少年坐在书桌旁,埋头一笔一划写着书信,他一边写着一边回忆起儿时与母亲在一起的时光,不知不觉,泪水盈满了眼眶。少年将写好的信装进信封里,贴上一枚小小的邮票,眼前仿佛看到母亲收到信时的激动,他希望这邮票能带去他对母亲的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