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73365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2课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案

日期:2024-05-0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145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科,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2课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 cover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2课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案 一、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2课,主要介绍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以及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日晷。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掌握简易日晷的制作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理解: a. 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b. 了解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2. 科学探究: a. 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制作简易日晷的方法。 b. 尝试小组合作,制定简单的观察记录计划。 3. 科学态度: a. 愿意参与小组活动,主动承担小组任务,学会与他人合作。 b. 在实验观察中感受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a. 体会古时候人们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和大自然的规律,设计计量时间的仪器,从而方便生活的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教学难点:画出一天中影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记录能力,但对影子的形成规律和日晷的制作方法还不了解。学生喜欢参与小组活动,愿意与他人合作,但在组织和分工方面可能需要引导和指导。 五、教学方法: 1. 情境导入法: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示范演示法:教师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引导学生模仿操作。 3.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观察记录和制作日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讨论引导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加深理解。 六、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a. 课件或黑板、粉笔。 b. 实验器材:小太阳灯、物体模型、直尺、计时器等。 c. 制作日晷的材料:纸板、剪刀、铅笔、图钉等。 2. 学生准备: a. 小组活动准备:分组。 b. 观察记录表。 七、教学过程: 1. 导入 : a. 提出问题:在白天,太阳光照在物体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b. 引导学生回答:物体会产生影子。 c.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们今天学习的是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2. 知识讲解与示范 : a. 影子的形成原理: 影子的形成是由太阳光照射到物体上并被部分挡住而产生的现象。当太阳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光线会传播到物体的各个部分。然而,当光线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或表面时,它会被物体吸收、反射或散射。 当太阳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光线会被物体遮挡住一部分,这部分被遮挡的光线无法到达观察者所在的位置,因此产生了一个区域没有光线的区域,我们称之为阴影。阴影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光线的方向和强度。 b. 日晷的概念和作用: 日晷是一种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它利用太阳的光线来观察影子的位置和长度,从而判断时间的长短。它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时间测量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古代文明中。 日晷通常由一个竖直的棍子(称为指南针)和一个水平的基座组成。指南针上有一个指示物(如棍子的顶端或一个小球)投射出的影子会在基座上形成一个影子的点或线。通过观察影子的位置和长度的变化,人们可以确定时间的变化。 日晷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角度的变化。当太阳升起时,它的光线会以较小的角度照射到地面上,形成较长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光线的角度变大,影子变短。当太阳达到最高点时,它的光线垂直地照射到地面上,形成最短的影子。然后,当太阳开始下降时,影子的长度再次变长。通过观察这些变化,人们可以推断出当前的时间。 3. 制作日晷和观察记录 : a. 分小组进行活动,每个小组制作一个简易日晷。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将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制作一个简易的日晷。他们可以使用纸板和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