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76602

【核心素养目标】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件(共53张PPT含内嵌视频)高二历史(统编版选必3)

日期:2024-05-1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724956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53张,版选,统编,历史,高二,视频
  • cover
(课件网) 导入新课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2课 中华文化的 意义 世 界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学科素养 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1.时空观念:运用时空定位,把握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地域文明的吸收借鉴,不同时期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方向和内容。 2.史料实证:运用相关史料,说明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以及中华文化对世界的意义。 3.历史解释: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和影响的学习,增强学习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树立文化自信。 整体感知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正确认识中华文化在当今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思考:仔细观察时间轴,概括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呈现出什么样的阶段性特点?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明 明末 19C40S 19C60、70S 1915 1919 佛教传入中国 儒、佛、道三教融合 佛教完成本土化 儒学吸收佛教形成理学 西学东渐 国门洞开 向西方学习思潮 洋务运动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 广泛传播 佛教东传 西学东渐 时间轴 时空史观 01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观察佛像的造型、面容,你有什么发现? 东汉 北魏 唐 宋 佛———人 本土化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佛教东来,日渐本土化 两汉之际 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魏晋南北朝 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 隋唐时期 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 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宋明时期 ◎北周石雕佛立像 时空观念 (1)过程: ①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东汉初,明帝派人去西域求佛法,修建洛阳白马寺【史纲上】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材料:佛教的传入大约在汉明帝时期(约在公元纪67年左右),佛教传入中国被称为浮屠教。相传,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身有日光,飞行殿前,欣然悦之。传问群臣,此为何神?有臣答曰,此神即“佛”。明帝即派遣大臣蔡愔、秦景出使身毒(今印度)寻佛取经。 ———《三国志·魏书·东夷》 1.佛教东来,日渐本土化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人民受尽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长期的战乱又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这种情况造成了宗教流行的土壤。各族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和获得精神安慰,也有意识地提倡。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 --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 【史纲上】 佛教兴盛,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 南朝范缜反佛:形亡神灭,肉体与精神是统一的 北魏、北周、唐统治者几度灭佛,但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思考:佛教为何在此时期兴盛? 社会动荡不安 满足人们精神慰藉的需求 统治者支持,通过佛教控制人民,维护统治 名士质疑儒学,崇尚玄学 思考:为何又反佛、灭佛? 寺庙大量兼并土地侵犯统治阶级利益 百姓出家导致劳动力短缺 唯物史观 ③隋唐时期:隋唐时期 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完成本土化 ◎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是唐代吴道子根据佛典《瑞应本起经》创作纸本墨笔画。 所谓佛学中国化,最要的是在其冲淡了宗教精神,加深了人生情味。 ———钱穆 隋朝:三教合归儒【史纲上】 唐朝:武则天时形成不同宗派,禅宗修行简便,影响最大【史纲上】 ④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程朱理学 陆王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