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78380

2025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习--第十九单元渊源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含答案)

日期:2024-05-1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1次 大小:5121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世界文化,多样,丰富,中华文化,长的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十九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五年高考 考点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2022辽宁,1,3分)春秋末期,中行氏在晋国内部纷争中失败,中行寅因此怪罪太祝祭祀用的牺牲不肥美且斋戒不敬,太祝则认为中行寅不修德义而招致民怨,“一人祝之,一国诅之,一祝不胜万诅,国亡不亦宜乎!”太祝的观点 (  ) A.反映了民本思想倾向  B.质疑了祭祀功用 C.强调了宗法伦理关系  D.否定了君权神授 2.(2022重庆,1,3分)有学者指出,“德”的观念至少在西周已经产生,它既是一种个人的品德,又与天命有关。春秋时期,“德”的神秘意味开始减弱,更强调人的品德和理性,如文献记载:“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推崇文献中这一观点的先秦思想流派是(  ) A.墨家  B.兵家  C.儒家  D.法家 3.(2023海南,4,3分)“楚弓楚得”的典故出自《说苑·至公》。欧洲学者在17世纪用拉丁文给《论语》作注时,认为中国人心胸宽广、有君子之德,援引了这一典故,但将其中的“弓”换成了西方骑士惯用的“盾”。这说明(  ) A.文献转译曲解原著价值立场 B.文明交融推动世界文化繁荣 C.文教推广带有个体主观经验 D.文化借鉴基于特定历史语境 4.(2023浙江6月选考,18,3分)18世纪,无论是英国还是欧洲大陆,社会上层和知识界都曾有人对中国的法律制度、科举选拔制度等称道不已,然而他们的赞赏之情,却始终未能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根本原因在于(  ) A.赞赏者没有足够实权和影响力 B.这些制度不适合欧洲变革需要 C.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模糊不清 D.中西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差异 5.(2022湖南,6,3分)晚清时期,中国人惊奇地发现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记载有相似之处。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这一现象表明(  ) A.墨学复兴促进传统科技转型 B.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一脉相承 C.西学东渐促进了墨学的复兴 D.中国古代的科技以实验为基础 6.(2020山东,6,3分)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这一理论在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是因为它(  ) A.对自然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 B.传播了西方先进科学知识 C.与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共鸣 D.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 7.(传统文化·琼剧的发展与传播)(2023海南,5,3分)琼剧源于明代传入的“军戏”。它以中板为主,融会了多种外来剧种的声腔和曲牌,到20世纪30年代才有现名。有戏谚云:“生脚儒雅且潇洒,旦脚文静又婉娇。彩旦辣,花生刁,书僮天真梅香飘。”独特的文化内蕴和表演形式使其远播粤、桂等地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一历程主要反映(  ) A.故土情结助推文化传承   B.人口迁徙促进文化交流 C.商路畅通带动文化传播   D.艺术形态彰显文化魅力 8.(传统文化·中国古典学)(2023海南,1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典”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先秦典籍。《史记》太史公曰:“书缺有间矣。”唐司马贞解释说:“言古典残缺有年载,故曰有间。”《后汉书》称孝明皇帝“垂情古典,游意经艺……正坐自讲,诸儒并听”。 有学者提出,对“中国古典”的学术研究可称为“中国古典学”,它至少涵盖三个层面。其一,商周文献、诸子之学、秦汉典籍,以《汉书·艺文志》中所列六类书目为代表。其二,与典籍相关的文字学,如陶玉石器上的刻划文字、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两汉今古文以及相关的音韵学、训诂学,以汉代的《尔雅》《释名》《说文解字》为代表。其三,以传世经典与文字资料为线索,充分利用考古资料,统合研究“中国古典”,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