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79656

23.2.1 中心对称 分层练习 (含答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4-05-13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2825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3.2.1,中心对称,分层,练习,答案,2023-2024
  • cover
23.2.1 中心对称 【练基础】 必备知识1 中心对称的定义 1.已知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可能全等;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角相等; (3)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一定关于中心对称.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2.下列各组图形中,△A'B'C'与△ABC成中心对称的是 ( ) A           B C           D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 ①线段两端点关于它的中点对称; ②菱形一组对边关于对角线交点对称; ③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全等; ④如果两个图形全等,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 ⑤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一点,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成中心对称.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必备知识2 中心对称的性质 4.如图,△DEF是由△ABC绕点O旋转180°得到的,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 ) A.点A与点D是对应点 B.BO=EO C.∠ACB=∠FED D.AB∥DE 5.如图,已知O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则图中关于点O对称的三角形有  对. 6.如图,△ABC和△DEC关于点C成中心对称,若AC=1,AB=2,∠BAC=90°,则AE的长是  . 7.如图,△ABO与△CDO关于O点中心对称,点E,F在线段AC上,且AF=CE,求证:DF=BE. 必备知识3 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作图 8.如图,A,B,C,O均在方格网的格点上,请用直尺在方格网中画出△A'B'C',要求:△A'B'C'和△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练能力】 9.如图,线段AB与线段CD关于点P对称,若点A(a,b),B(5,1),D(-3,-1),则点C的坐标为 ( ) A.(-a,-b) B.(-a+2,-b) C.(-a-1,-b+1) D.(-a+1,-b-1)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OABC的顶点A在x轴上,顶点B的坐标为(8,6).若直线L经过点(2,0),且将平行四边形OABC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直线L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 ( ) A.y=x-2 B.y=3x-6 C.y=x-3 D.y=x- 11.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以CE为边向正方形ABCD外部作正方形CEFG,点O,O'分别是两个正方形的对称中心,连接OO'.若AB=3,CE=1,则OO'= . 12.如图,A,B为x轴上的两点,以AB为边作矩形ABCD,且A,C的坐标分别为(-8,0),(-2,4),现将矩形ABCD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再向上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矩形EFGH. (1)若a=4,请求出点H的坐标. (2)若将矩形ABCD与矩形EFGH理解为关于点P中心对称,且点P的坐标为(-3,m),求m的值. 【练素养】 13.如图,△ABM与△ACM关于直线AF成轴对称,△ABE与△DCE关于点E成中心对称,点E,D,M都在线段AF上,BM的延长线交CF于点P. (1)求证:AC=CD. (2)若∠BAC=2∠MPC,请你判断∠F与∠MC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B 2.D 3.B 4.C 5.4 6.2 7.【解析】∵△ABO与△CDO关于O点中心对称,∴BO=DO,AO=CO. ∵AF=CE,∴AO-AF=CO-CE,∴FO=EO. 在△FOD和△EOB中, ∴△FOD≌△EOB(SAS),∴DF=BE. 8.【解析】如图,△A'B'C'即所求. 练能力 9.B 【解析】∵线段AB与线段CD关于点P对称, ∴P为线段AC,BD的中点,设C(m,n), ∴=,=, ∴m=2-a,n=-b, ∴C(2-a,-b),故选B. 10.C 11. 12.【解析】(1)∵点A(-8,0)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E, ∴点E的坐标为(-4,2). ∵点C(-2,4)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G, ∴点G的坐标为(2,6), ∴点H的坐标为(-4,6). (2)如图,连接AG,DF,它们的交点为P. 由题意有A(-8,0),G2,4+, ∴AG的中点P的坐标为-3,2+. ∵点P的坐标为(-3,m),∴m=2+=. 练素养 13.【解析】(1)证明:∵△ABM与△ACM关于直线AF成轴对称,∴△ABM≌△ACM,∴AB=AC. 又∵△ABE与△DCE关于点E成中心对称, ∴△ABE≌△DCE,∴AB=CD,∴AC=CD. (2)∠F=∠MCD. 理由:由(1)可得∠BAE=∠CAE=∠CDE,∠CMA=∠BMA, ∵∠BAC=2∠MPC,∠BMA=∠PMF, ∴设∠MPC=α,则∠BAE=∠CAE=∠CDE=α, 设∠BMA=β,则∠PMF=∠CMA=β, ∴∠F=∠CPM-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