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79705

08《土地的誓言》学习任务单-(同步教学)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8次 大小:4325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备课,名师,下册,七年级,语文,统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 《土地的誓言》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能够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及其表达效果。 3.通过品味精彩句段,理解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课前预习】 1.读音 誓言 ( ) 挚痛( ) 嗥鸣( ) 山涧 ( ) 斑斓( ) 亘古 ( ) 默契 ( ) 田垄( ) 镐头 ( ) 丰饶( ) 污秽 ( ) 耻辱 ( ) 谰语( ) 辘 ( ) 泛滥( ) 2.词语 挚痛: 嗥鸣: 谰语: 亘古: 斑斓: 怪诞: 默契: 泛滥: 污秽: 知识链接: 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从东北流亡到关内各地的一些青年作家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 【课中探究】 任务一:感受誓言的力量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是土地发出的誓言吗? 2.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3.作者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誓言? 任务二:触摸土地的深情 跳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故乡景物的语句并思考:令作者魂牵梦萦的故乡到底是怎样的一方土地呢? 句式:“这是一方 的土地,因为这里有 ”。 任务三:品味抒情的特点 1.运用已知,理解直接抒情。 要求: 回忆从《黄河颂》中学习的直接抒情的方法,同桌互评。 复习在《黄河颂》中所学的批注方法,同桌互查。 活动1:自读课文,结合课文批注,找出作者直接抒情的重要句子,用学到的方法批注其表达的情感和抒情的方法,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活动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综合运用停顿、停连、重音、节奏等朗读技巧设计朗诵稿,然后自创朗读形式,在组内开展朗读,体会直接抒情的作用。 自创朗读形式(可设计领读、轮读、齐读等) 【课后延学】 家乡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写一篇短文,描绘一下你印象中的家乡,表达你对它的情感。 附: 描写家乡的20个文段 1.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2.“迷人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这便是对故乡晚春最恰当形容。故乡的晚春,最迷人的不再只是花。展望苍穹那无尽的宽广,湛蓝的色泽,白皙的光亮,看那调皮的燕子,轻盈地掠过平静的湖面,引起层层涟漪。树上的嫩叶,宛然一个个忍俊不禁的笑脸。在金色的琴弦下,演奏着她们的生日宴会。一座古韵依旧的老城映入眼帘,拾阶而上,青山绿水,故乡之景,美不胜收。 3.少时留居家乡,当春雨像鹅毛般落着的时候,登楼眺望,远处的山色被一片烟雨笼住,村落恍惚,若有若无,雨中的原野新鲜而又幽静,使人不易忘怀!尤其可爱的是夜间。不知哪一年春天,我和两个同伴,摇着小船到十里外一个镇上看社戏,完场已是午夜,归途遇雨,船在河塘中缓缓前进,灯火暗到辨不出人面,船身擦着河岸新生的茅草,发出沙沙的声音。雨打乌篷,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