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80503

第20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171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 cover
20.《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左传》的相关知识,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 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 学习本文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体会曹刿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 1. 积累文言知识,理清文章脉络。 2. 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 介绍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引出《曹刿论战》的故事。 2. 作品及背景介绍 讲解《左传》的基本知识,包括其作者、体裁、地位等。 作者简介: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51年),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双目失明。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太史公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相传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作品简介:《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介绍长勺之战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 长勺之战的背景:春秋时期,周朝式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战乱频仍。鲁国因为曾经支持公子纠与齐桓公争夺君位而得罪了齐国。鲁庄公十年的春天,强大的齐国派遣大军攻打弱小的鲁国,在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鲁国的平民曹刿挺身而出,凭着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略力挽狂澜,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3.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曹刿(guì); 又何间(jiàn)焉; 肉食者鄙(bǐ); 弗(fú)敢专也; 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小惠未徧(biàn); 公与之乘(chéng); 夫(fú)战; 旗靡(mǐ)。 学生分小组朗读,互相纠正字音和停顿。 朗读停顿: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可/以一战。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 字词讲解 对文中实词虚词进行讲解。 实词: 伐:攻打。例如:“十年春,齐师伐我。” 间:参与。例如:“又何间焉?” 鄙:目光短浅。例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安:怎么。例如:“安能辨我是雄雌?” 败绩:军队溃败。例如:“齐师败绩。” 驰:驱车追赶。例如:“公将驰之。” 虚词: 之:助词,的。例如:“肉食者谋之。” 以:介词,凭借。例如:“何以战?” 而:连词,表顺承。例如:“登轼而望之。” 对文中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如“间”“牺牲”“狱”“鄙”等。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等。 ● 古今异义: ● 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 狱:古义指案件,今义指监狱。 ● 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表示“可以”,“以”表示“凭借”,今义表示能够。 ● 再:古义指第二次,今义指又一次。 ● 通假字: ● 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 重点句型讲解: 判断句:例如“夫战,勇气也”,这句话判断战争的关键是勇气。这种句型通过“……,……也”的形式来表达判断。 倒装句:“何以战”是一个宾语前置的倒装句,正常语序应该是“以何战”,意思是“凭借什么作战”。这种倒装句在古文中常见,通过词语的倒装来强调或调整句子的语序。 省略句:例如“刿曰:‘未可。’” 在这里,刿回答的内容被省略了,可以理解为“刿曰:‘(现在)未可(击鼓进军)。’” 这种省略句在对话中经常出现,为了表达简洁而省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