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87347

认识皮影戏 课件(共23张PPT) 小学劳动

日期:2024-05-21 科目:劳动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37196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认识,皮影戏,课件,23张,PPT,小学
  • cover
(课件网) 一、皮影戏简介   皮影戏是一种透过光影投射原理表现的戏剧。台湾的传统皮影戏偶通常是单眼侧面,看起来就像猿猴的样子,所以台湾的皮影戏又有个特殊的名字,叫做「皮猴戏」。台湾的皮影戏大约在三百年前,便已自大陆传入。   皮影戏与布袋戏和傀儡戏并称为三 大偶戏,也是结合了戏剧、音乐(伴奏 及演唱)、文学(剧本)、工艺(雕 刻)、美术(造型及敷彩)等各种技           艺的综合艺术。 皮影戏是纯粹的民间艺术,其内容主要是为娱乐大众,造形也以教育乡民为主,故有所谓「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行」的说法。剧情多半以劝善惩恶为主旨,提倡忠孝节义,故深具社会教化的 意义与潜移默化的效果。 二、皮影戏起源  传说一:汉文帝刘恒的时候,宫妃将 叶子剪成人形,映在纱窗上哄太子玩, 因此有了皮影戏。 传说二:汉武帝有一位心爱的嫔妃-李夫人,红颜薄命,武帝十分思念,就询问文武百官,是否有让李夫人还阳的方法,文武百官于是请了一位江湖术士魏少翁,魏少翁剪了一个李夫人的肖像,透过月光,隔着帷幕显现影像,武帝朦胧一看, 象是爱妃还阳了,几次 后,武帝的病便治好了。 传说三:汉代名将韩信,在某一战争中,四面皆受敌军包围,只好在城内就地取粮,牛、羊、马皆可为食,至于兽皮则拿来挡风遮雪遮雨,但是时间一久,皮上面的毛和脂肪会脱落,冬天时,士兵在城楼上生火取暖时,城墙外的敌军透过兽 皮隐约可看到城内士 兵的影子,便不会贸 然进攻。 三、皮影戏的发展 皮影戏的兴盛是在宋朝以后,皮影戏发展到了清朝时,清廷怕民众反清复明,即使有三五个人集会,就会觉得有问题,何况是晚上点灯,戏弄皮影,弄得十分吵闹。因为朝廷觉得有「显明」的意思,所以打压皮影戏。    皮影戏从北宋至今至少已经存在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也是当今电影的鼻祖。皮影戏从中国的北方向外传播,不仅遍布于大陆各地,也曾经随着蒙古西征传到中亚各国甚至欧洲的德、法等地,普遍受到大众欢迎。 四、台湾的皮影戏 台湾的皮影戏大约是 在明末清初时,先从广 东潮州传到福建南部, 再经由当时的移民传入 台湾的南部,清嘉庆时,皮影戏在台 湾演出已经非常兴盛,清末及民初同 时有数百团之多,但只限于南部的台 南、高雄及屏东地区,中部及北部少 见,此或与移民的聚居有关。 皮影戏的传承讲求「祖传制度」,例如师傅会传授技艺给媳妇,却不会传给女儿,因为怕手艺会外传,与自己竞争。尤其早期的老师傅在表演皮影戏时,会在身后搭起一块板子,负责打鼓等演出乐器的师傅则在板子后,所以实际上是看不到师傅是如何操作表演的。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以及大众娱乐工具如电影、电视的兴起,传统戏剧受到了相当严重的冲击,而皮影戏也因此日渐没落,如今只剩下五个传统戏团存在于高雄县,分别为「东华」、「合兴」、「福德」、「永兴乐」和「复兴阁」,不但活动的范围小,平时演出的机会也少,未来或恐有消失的忧虑。 五、皮影偶制作 台湾传统皮影戏偶以牛皮制成,制作过程包含影偶绘制、剪裁、上色、部位连结、装杆五个部分。 (一) 绘图 依剧中影偶的角色,设计适当的造型,并将影偶需要活动的部位分解开来,画成分解图。 一个影偶一般分为七大部位: 影人头部(一件)、上身(一件) 、下身(一件)、上臂(两件)、下臂(两件)、腿(两件)、手(两件)。 (二) 剪裁 分解图完成后,利用剪刀、美工刀等切割工具,将分解图中的各部件裁剪下来。 (三) 上色 利用透明漆为影偶涂上颜色,以增加影偶的透光性,亦可增加影偶的硬度。 (四) 部位连结 将剪裁好,并着色完毕的影偶加以组装,再用针线缝合各部位。 (五) 装杆 利用竹筷作为影偶的操纵杆,并将竹筷固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