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90462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4次 大小:2136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贵州省,学期,试卷,历史,监测,质量
  • cover
金沙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高一历史 本试卷共4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某学习小组整理的表格内容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该小组研究的朝代是( ) 主要内容 多次迁都 王位世袭 内外服制 甲骨文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的学派所代表的阶层是( ) A.奴隶主贵族 B.新兴地主阶级 C.下层平民 D.奴隶阶级 3.汉武帝时对于中枢机构进行调整,其目的是( ) A.强化皇权 B.提高行政效率 C.加强中央集权 D.选贤任能 4.《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段记载可以佐证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 ) A.宗法制发展 B.经济发展 C.民族交融 D.社会繁荣 5.某朝代的一些官员对于当时的选官制度大为不满。刘毅提出“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段灼批评到“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由此判断该选官制度是( ) A.科举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分封制 6.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制作的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如下,其中空缺处应该填写( ) A.行省 B.路 C.藩镇 D.郡 7.北宋司马光对于当时流行的婚姻现象深恶痛绝: “婚姻而论财,夷虏之道也……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这直接反映出北宋社会( ) A.门第观念淡化 B.生活水平提高 C.国家管控放松 D.商品经济活跃 8.明朝后期,内阁首辅叶向高有言:其所作所为“皆奉皇断,分毫不敢欺负……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之威灵,下侵六曹职掌,终以贾祸”。这说明了明朝内阁( ) A.形同唐宋宰相 B.并无实际权力 C.地位不断下降 D.充当秘书机构 9.清朝时期,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在西藏册封宗教领袖,派遣驻藏大臣;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据此可知,清朝边疆治理的特点是( ) A.巩固统一 B.因地制宜 C.促进经济 D.开疆拓土 10.下面是中国近代某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据此推断,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张謇在《追悼孙中山演说》中说到:“从历史上看来……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更变而已,不足为异。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据此可知,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 ) A.推翻了清王朝 B.结束了君主专制 C.打击了帝国主义 D.终止了封建制度 12.1915年,《云南实业杂志》刊文指出:“自欧陆构兵数月以来,商滞于途,工辍于市 今入口情形既形锐减,而出又复滞消,亟宜乘此时机,将内地制造设法扩充,足敷本国人民应用,未始非工商发达之转机。”此后,中国民族工业( ) A.迅速发展 B.缓慢发展 C.停滞不前 D.日益萧条 13.20世纪20年代,一首革命歌曲在中国传唱开来,其歌词为“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工农学兵,工农学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