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90511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13538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
  • cover
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一质量监测 历 史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请将答案书写到答题卡上指定位置,书写在草稿纸、本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陶寺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彩陶龙盘,其中龙正是红山文化的重要元素。该遗址也发现大量的玉器,其中的玉琮被认为具有大汶口文化的元素,而彩绘陶器中有良渚文化的因素,这反映出中华文明( ) A.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 B.孕育着早期国家的诞生 C.已经形成早期礼乐制度 D.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 2.祠堂主要供奉祖先的神主牌位,对祖先的崇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一个重要特征,祭祀祖先是最重要、最严肃的礼制,“礼有五论,莫重于祭”。这一现象主要源于(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王位世袭制 D.分封制 3.下面是根据现代力学原理对古代犁耕的研究示意图,下列研究结论符合当时历史事实的是 A.农业生产动力不断革新 B.直辕犁更方便操作和省力 C.产生了较早的力学理论 D.实践为工具改进提供经验 4.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道:“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所体现的政治制度是( ) A.皇权专制与分封制 B.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 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 D.宗法制与郡县制 5.“西汉有一百零八个郡国一级政区,由中央直接管理似乎鞭长莫及。”为此,汉朝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设置中朝 B.实施察举制 C.设立刺史 D.颁布“推恩令” 6.观察下图,你认为这两次改革具有的共同本质特点是( )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A.都促进了民族融合 B.都促进了农耕文明的发展 C.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7.关于选拔官员的标准与下列选官制度按顺序搭配正确的是( ) 夏商周 秦朝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唐宋 世袭制 军功爵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A.血缘—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B.功绩—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血缘—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 D.血缘—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8.安史之乱后,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控制土地日益减少,财政收入下降。为改变此种情况,唐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推行均田制 B.打击豪强地主 C.实行两税法 D.推广以庸代役 9.如表为三国至隋唐僧人名号的演变。这反映了 时期 僧人名号命名特点 三国 以国为姓,音译或意译其名,如来自天竺的僧人一般冠以“竺”姓 东晋 以佛法僧为姓,音译其名,如佛陀耶舍、法护、僧伽提婆 隋唐 山名+法名,如百丈怀海;地名+法名,如曹溪慧能;寺名+法名,如法眼文益;尊号+法名,如义净法藏;俗名+法名,如司马道信 A.佛教传入中国的历程 B.佛教逐渐本土化 C.僧人命名日益规范化 D.三教合一的盛行 10.下面是某同学学习“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课后摘录的笔记。笔记内容反映的是( ) 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A.科举制形成的背景 B.科举制演进的历程 C.科举制考试的内容 D.科举制实施的影响 11.两宋时期经济较前代有明显的发展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 ②南方普及稻麦复种制 ③主要的产粮区在苏湖 ④流行彩绘陶瓷釉里红 ⑤官方设榷场互市贸易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12.下面列举的历史现象出现的朝代是: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瓦子(舍)在城市出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句子长短不一的新诗歌体裁的出现。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