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知识目标 ●了解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了解道教的产生与发展; ●熟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掌握佛教寺庙建筑的特点,了解佛教著名佛寺、石窟,道教著名宫观,中国著名的清真寺及著名的基督教教堂; ●了解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经典著作; ●理解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技能目标 ●能运用宗教文化知识在宗教旅游场所有针对性地讲解佛教、道教文化知识,能够辨别佛像所在的位置、名称; ●能运用宗教文化知识在宗教旅游场所有针对性地讲解伊斯兰教及基督教文化知识。 第四章 中国四大宗教 学习目标 第一节 佛教 第二节 道教 第三节 伊斯兰教 第四节 基督教 第一节 佛教 一、佛教的创立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因为他出身于古印度的释迦族,所以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所创立的佛教,当时也属于“沙门思朝”中的一支。 佛教创立后,在印度的发展经过了原始佛教时期、部派佛教时期、大乘佛教时期和密乘佛教时期四个发展阶段。 二、佛教的基本教义 佛教的基本教义围绕解决现实人生痛苦的主题而展开。“四谛”是佛教的基本教义。“四谛”也称“四圣谛”,意思是“四条真理”,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三法印”是指衡量是否是真正佛教教义的三条标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如果符合这三条标准,就是真正的佛教思想。 第一节 佛教 三、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中国佛教包容了北传佛教、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三大体系,全面继承了印度三个时期的佛教。佛教诞生在印度,发展在中国。 (一) 汉传佛教 (二) 云南上座部佛教 (三) 藏传佛教 四、佛教的经典和标志 大乘和小乘佛教的经典,包括经藏(释迦牟尼说法的言论汇集)、律藏(佛教戒律和规章制度的汇集)、论藏(释迦牟尼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对其理论、思想的阐述汇集),故称《三藏经》,或称《大藏经》。 佛教的旗帜上或佛像的胸间往往有“卍”的标志,表示吉祥万德。 第一节 佛教 五、佛教供奉的对象 佛教的供奉对象主要有佛、菩萨、罗汉和护法天神。 (一) 佛 佛指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寺院经常供奉的佛有三身佛、三方佛、三世佛和华严三圣等。 (二) 菩萨 所谓菩萨,即指自觉、觉他者。寺院中常见的菩萨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大势至菩萨。 (三) 罗汉 罗汉,全称为阿罗汉,即自觉者,称已灭尽一切烦恼、应受天人供养者。 (四) 护法天神 护法天神有四大天王、韦驮、哼哈二将和伽蓝神关羽等。 六、佛教徒的称谓 佛教徒的称谓大致可分为身份性称谓和礼节性称谓两种。 (一) 身份性称谓 1、戒律性身份称谓 佛教徒有四众和七众之分。四众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七众则是在四众之外加上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尼。 2、职务性身份称谓 早期佛寺的管理一般由上座、寺主、维那三纲负责。 (二) 礼节性称谓 第一节 佛教 七、佛事仪式和佛教节日 1、佛事仪式 佛事仪式,是佛教为举行各种法事活动所拟定的种种行法、规范和仪制。中国汉传佛教主要佛事仪式有忏法、水陆法会、盂兰盆会、放焰口、众姓道场、增福延寿道场。 2、佛教节日 佛教节日主要有佛诞节、成道节和盂兰盆节。 八、佛教寺院建筑 佛教寺院是供奉佛像、保存佛经、举行佛事活动和供僧众们生活、居住的场所。寺庙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 汉传佛教寺院 (二) 藏传佛教寺院 (三) 南传佛教寺院 (四) 汉藏混合型寺院 第一节 佛教 九、中国著名佛寺 (一) 白马寺 (二) 灵隐寺 (三) 少林寺 (四) 法门寺 (五) 雍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