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 ●熟悉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状况; ●掌握中国古代官制、帝王称谓与称号等历史常识; ●了解中国古代主要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 ●掌握中国古代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成就。 技能目标 ●能运用中国历史发展的常识将各景点的文化内涵生动活泼地介绍给游客; ●能运用中国历史文化知识解释旅游活动中涉及的文化现象; ●能够运用相关知识编写导游词,向游客展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古代历史文化。 学习目标 第一章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第一节 中国历史发展纵览 第一章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第二节 中国历史小常识 第三节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 科技成就 第一节 中国历史发展纵览 一、原始社会时期(约170万年前—约公元前2070年)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距今约170万年前,生活在我国云南地区的元谋人被认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距今大约70万至20万年前的北京人已经会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距今约1.8万年前的山顶洞人时代,中国先民逐步进入氏族公社时期。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是我国母系氏族的繁荣阶段,父系氏族公社阶段以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为代表。父系氏族公社晚期,正是传说中的五帝时期,据说黄帝是黄河流域的一位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与炎帝部落联合,打败了南方的蚩尤部落,统一了中原地区。炎帝与黄帝被后代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第一节 中国历史发展纵览 二、奴隶社会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社会上出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奴隶制度逐渐形成,奴隶社会产生。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开始,我国进入奴隶社会。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青铜器的冶炼和铸造技术都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商朝甲骨文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通过实行分封制和井田制,周王朝成为疆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841年的“国人暴动”是平民反抗奴隶主的一次武装暴动,这一年是我国历史具有确切纪年的开始。从此西周衰落下去,直至公元前771年灭亡。随后,周平王继位,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第一节 中国历史发展纵览 三、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结束于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孔子、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 第一节 中国历史发展纵览 四、封建社会时期(公元前221年—1840年) (一)秦汉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隋唐 (四)五代十国和宋辽金元 (五)明清 第一节 中国历史发展纵览 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1949年)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的近80年间,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英国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此后,列强先后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侵略战争。软弱的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挽救自身命运并增强国力,清政府内部有识之士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了洋务运动。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帝于1912年2月12日正式退位,这标志着中国2 000多年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