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94883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马诗》表格式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337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 cover
单元 第4单元 课型 精读课文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课题 《马诗》 目标 确定 依据 课标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李贺的《马诗》是一首充满力量与情感的咏物诗,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内涵使其成为教材中的佳作。诗中,李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将马儿奔腾的形象与自身的豪情壮志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强烈而独特的艺术效果。诗中的大漠、燕山、金络脑、清秋等意象,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和风格,感受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人生追求,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学情分析 在学情方面,考虑到学生对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和风格尚不熟悉,对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也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引导。同时,学生可能还无法完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深层次的情感,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语言、意象和情感去逐步深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此外,学生普遍渴望在诗歌学习中找到共鸣和启发,因此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让他们在赏析《马诗》的过程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和力量,激发他们的文学兴趣和创作欲望。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李贺的《马诗》,并能解释诗中的关键词句。 ★★ 2.学生能够理解《马诗》中运用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艺术效果。 ★★★ 3.分析《马诗》中的意象和情感,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 核心知识 核心能力 重点:理解《马诗》中运用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艺术效果。 难点:分析《马诗》中的意象和情感,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核心问题 分析《马诗》中的意象和情感,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微能力点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习评价 一、导入 生读课题。 教师:在古代,马不仅是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还是人类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读课题。 教师通过讲述马在古代不仅是交通工具,还是人类忠实伙伴的故事,拉近了学生与诗歌内容的情感距离。紧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有气势地朗读课题,不仅营造了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还让学生在朗读中初步感受了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这样的引入方式既明确了学习目标,又为学生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研读文本 1.学生自由读《马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生读诗句,等教师纠正字音后再齐读。 3.(1)学生听教师范读并标注停顿。 (2)学生朗读练习。 4.师生合作读。 教师读前半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学生齐读古诗。 5.学生汇报交流。 6.学生自由阅读古诗注释,观察课件上的图片并交流。 7.(1)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象,学生展开想象,同桌交流。 (2)生答:塞外茫茫沙漠在月光的照耀下,颜色像雪一样白。燕山上的月牙儿就像弯钩一样悬挂在空中。 (3)学生朗读。 (4)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意境。 8.(1)生答:贵重的马、矫健的马。 生答:金络脑。 生读注释: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骏马。 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等词语,体会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4)生答:什么时候才能够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