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00003

2023-2204学年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课时提高练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含答案)

日期:2024-06-1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846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3-2204,1课,答案,灭亡,统一,隋朝
  • cover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练基础 1.隋朝大运河 时间 从605年起(隋炀帝时) 目的 加强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结构 三点:以 为中心,北抵 (今北京),南至 (今杭州) 四段: 、通济渠、 和江南河(自北向南) 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评价 意义:①加强了南北地区 交流;②对巩固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起着重要作用;③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局限:加重了人民的赋税和劳役负担,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必备知识1 隋的统一 2.589年,隋文帝灭掉南朝最后一个王朝,统一全国。被隋文帝灭掉的这个政权是 ( ) A.宋 B.齐 C.梁 D.陈 3.隋文帝曾规定:六宫妃嫔,穿过和洗过的旧衣服,都要再穿;日常饮食只要不是举行宴会,最多只能有一个肉菜。由此可见,他 ( ) A.崇尚节俭 B.虚心纳谏 C.变革礼仪 D.生活奢侈 必备知识2 开通大运河 4.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在于 ( ) A.南下灭陈,统一全国 B.南水北调,发展农业 C.加强交通,巩固统治 D.取道水路,巡游南方 5.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四段,最南边的一段是( ) A.邗沟 B.通济渠 C.永济渠 D.江南河 必备知识3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6.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多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在下有”的制度是指 ( ) A.三公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郡县制 7.隋唐全面推行科举制,且对应试者的门第限制不严,广大的社会中下层人员都可以通过考试中举。这表明科举制 ( ) A.强化了君主专制 B.体现了社会公平 C.消除了地方割据 D.巩固了国家统一 必备知识4 隋朝的灭亡 8.《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出现该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 A.隋炀帝的暴政 B.隋炀帝开通大运河 C.隋炀帝多次巡游江南 D.隋炀帝三次东征 练能力 9.下面时间轴中,④处所建立的朝代是 ( ) A.秦朝 B.东汉 C.隋朝 D.西晋 10.“到隋文帝末年,西京和各地的仓库都装满了粮食,多的达千万石(担),少的也不下数百万石(担)。”上述材料表明隋文帝末年 ( ) A.疆域更加辽阔 B.经济迅速发展 C.人口不断增加 D.行政效率提高 11.唐朝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主持开凿“此河”的皇帝是 (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汉武帝 D.汉高祖 12.唐代南方诸郡的贡品、东南地区的物资,都通过隋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经由扬州转运至京都长安。以上内容说明,隋朝大运河在唐代 ( ) A.以扬州为中心,共连接了五大水系 B.是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 C.新开凿了扬州直通长安的一段水路 D.仅供皇帝巡游全国各地以加强统治 13.《“隋何以亡”新论》一文指出:“隋朝的速亡只是由于炀帝在国家立足未稳的情况下不计代价地肆意征伐,穷兵黩武。”下列史实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南下灭陈 B.三征辽东 C.营建东都 D.巡游江南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1)某同学将隋朝大运河的历史知识整理成下表,请仔细观察图片,帮他填写表中相应的历史信息。 运河 概况 连三点:以A  为中心,北抵B  ,南至余杭 修四段:C  、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通五河:海河、黄河、淮河(淮水)、D  、钱塘江(浙江)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凭借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科举制正式创立。 (2)根据材料二回答,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相比,在官吏选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