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503545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

日期:2025-09-24 科目:班会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172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023-2024,学年,高一,学期,防范,电信
  • cover
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和特点,提高识别和防范能力。 2.引导学生掌握应对电信诈骗的方法和技巧,学会保护自己的财产和隐私。 3.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安全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和防范方法。 难点: 如何有效识别电信诈骗并采取应对措施。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 通过播放电信诈骗案例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案例一:初中生租借手机卡被行政处罚:南充市营山县某校初中生张某为获取利益,将自己手机卡租借给不法分子拨打诈骗电话,导致一群众被骗20万元。目前,张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处罚,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案例二:高中生群发短信被行政处罚:南充市仪陇县某校高中生聂某通过网络获知“每群发1条短信可获得1元报酬”的兼职信息,其在明知是违法的情况下,仍用自己手机替人群发短信,并发展同学彭某、周某等9人为下线,共计获利460元。随后,诈骗分子通过聂某等人手机群发的引流信息,诈骗16.3万元。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没收聂某等人违法所得,并作出行政处罚,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案例三:2024年2月18日,受害人王某(48岁,家长)在QQ上收到一则好友申请,对方自称是其“女儿”,称教育局联合某知名大学办培训班,能快速提高成绩,想报名该培训班。王某同意“女儿”报名后,对方发来负责报名的李主任QQ号,王某添加后对方称培训班名额有限,确定报名的话要尽快交一下培训费49500元,培训一周后学校补贴百分之五十,到时候凭借相应票据可来学校办理补贴。于是王某向对方提供的账户转账了49500元,对方称待会儿让孩子来拿收据。后王某联系女儿老师询问上课情况,女儿的老师却说没有这回事,王某遂意识到被骗,于是报警。 案例四:2024年2月23日,有诈骗分子通过某小学公众号公布的二维码进入班级群,冒充班主任收取学杂费。骗子进群后先潜伏起来,复制老师的头像和昵称,为实施诈骗做准备。随后以班主任的名义发布通知,“各位家长,为预定本学期实际用书本数,需要落实准确人数,需要预交本学期资料费用288.5元,请各位家长扫学校收款码支付费用。缴费完成的家长截图在群里接龙,谢谢配合!”这时有家长发出疑问:“不是咱班主任发的吧 ”骗子立刻回复“是我本人!”,此时数学老师也发现了异常,赶忙发出提醒:“这个不是咱班主任,家长不要转钱!”。幸好这位家长和老师及时制止大家付款,避免了更多家长上当受骗。 案例五:2024年2月9日,受害人小刘(19岁,学生)把游戏账号挂在某平台上出售,当晚便有人私信刘某,称有购买意向。对方查看了刘某游戏账号内的“装备”后,觉得十分满意,不久后便向刘某发来一个付款截图称已下单,随后又发来一个链接,让刘某与客服联系。刘某点开链接后进入一个人工客服的界面,该“客服”称需要缴纳“保证金”方能完成交易,若终止交易游戏账号则有被冻结的风险。刘某害怕自己的账号被冻结,随后便按照“客服”的要求向指定账号转账6000元“保证金”,转账后,刘某却迟迟没有收到账号交易完成的转账。当他再次点击链接想要联系“客服”时却发现该链接已无法打开,买家也把他拉黑了。此时刘某意识到被骗,于是报警。 . 提问学生是否遇到过类似情况,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2. 知识讲解 . 详细介绍电信诈骗的定义、分类和常见手段,如冒充公检法、虚假中奖、网络购物诈骗等。 电信诈骗的定义: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和特点: 1. 假冒身份:骗子会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银行等机构的工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