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05023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渔家傲·秋思》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479860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语文,九年级,下册,12课,渔家傲·秋思
  • cover
(课件网) 九年级下册 知识目标:反复诵读,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   技能目标: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重难点】 重点:吟诵词作并默写,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1、利用想象、联想等提高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 ,苏州人 。 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谥 。他一生坎坷,两岁丧父,和母亲随任小官吏继父四处迁徙。曾守卫西北边疆多年,政治上主张革新。他的词风格明健,对苏轼、辛弃疾豪放诗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著有 希文 北宋 文正 《范文正公集》。 写作背景: 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完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朗读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 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 渔家傲,词牌名。秋思,题目。 即(戍边将士)在肃杀的秋季思乡忧国。 即 “雁去衡阳”,为符合格律而倒置。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 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 层峦叠嶂。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 征夫泪。 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羌笛。羌族乐器的一种。 出征的士兵 睡觉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边地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赏析 1、上下阕分别写什么? 上阕侧重于 下阕则侧重 写景,即塞下萧瑟悲凉的秋景。 抒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思乡的爱国情怀。 2、“塞下秋来风景异”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哪个字统领了全部特点? 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当时延州为西北边地,是防止西夏进攻的军事重镇,故称 , 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作者用一个 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概括南北季节变换之不同,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 塞下秋景 “塞下” “塞下” “秋来” “异” 异 雁去千嶂长烟落日孤城边声 边地 荒漠 将士 思乡 景 情 视觉 听觉 意境:苍凉--悲壮 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古代传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所以王勃说:“雁阵惊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