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05164

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日期:2024-06-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5次 大小:3146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
  • cover
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三)历史试卷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单选题 1.四川广汉三星堆器物坑中,大量青铜器如金面罩人头像、扭头跪坐人像等有着以同形现象(即多件器物形制相若、大小近同)为代表的商文化礼制色彩。但这些器物却存在铜尊有高圈足、肩部有兽首与立鸟、兽面纹多乳突状装饰等极强的巴蜀地区文化特征。这可用于佐证( ) A.中原文化率先成为华夏文明核心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C.三星堆文化是商文化的组成部分 D.华夏文明的连续性发展 2.从刘宋开始,负责往来于朝廷与州镇之间传递文书的官员典签(签帅)的地位得以提高,他们往往由皇帝任命寒门士人担任,辅助地方州镇长官处理事务,拥有随时将情况直接报告给朝廷的权利,出现了“惟闻有签帅,不闻有刺史”的状况。这( ) A.导致了门阀士族的衰落 B.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C.完善了官吏考选的制度 D.埋下了军阀割据的隐患 3.宋元泉州地区的族谱中,常见“贩在南洋”“商游吕宋”之类的记载。如《诗山坊前黄氏族谱》记载,同族人大多葬于南洋,其十五世三人均渡南洋经商;《泉南芦川刘氏族谱》记载,刘氏二十三世家人往吕宋等地经商,获厚利之后,子女大多外出。这反映出当时( ) A.陆上丝绸之路严重受阻 B.族谱编修顺应了商贸需求 C.政府积极鼓励海外移民 D.海外贸易获得了较大发展 4.顾炎武指出, “刘石乱华(即刘渊与石勒在八王之乱后反叛),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已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据此可知,顾炎武( ) A.否定孔孟学说的正统地位 B.倡导弃虚蹈实的学风 C.代表市民社会发展的需求 D.批判八股取士的僵化 5.康熙帝曾在谕旨中指出,“朕统一寰区,无分中外,凡尔民人,咸吾赤子”;雍正帝提出“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中外臣民,既共奉我朝以为君,则所以归诚效顺,尽臣民之道者,尤不得以华夷而有异心”;乾隆帝在登基之初即强调“夫人主君临天下,普天率土,均属一体”。这些说法( ) A.有利于疆域内的族群整合 B.促进了国家治理的近代转型 C.动摇了封建社会等级观念 D.承袭了传统的华夷之辨观念 6.早期的维新派认为美国式、法国式的民主共和制是“权不一而志不齐”,使“政柄在贫贱愚民之手”,必定导致政治混乱和分裂,比较认同“有三代之遗意”的英德政体,但也有“君权过轻”的缺憾,无力面对治下之情势。早期维新派产生这一认识主要是因为( ) A.新兴阶级力量薄弱 B.民主政治易动摇国本 C.民众愚昧尚未开化 D.传统思想仍根深蒂固 7.1920年,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国: “吾国以文言分歧,影响所及,学校教育固感受进步迟滞之痛苦,即人事社会,亦欠具统一精神之利器。若不争使言文一致,欲图文化之发展,其道无由 缓,兹定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这一政令的颁布( ) A.促进了文化教育的进步 B.打破了封建礼教的桎梏 C.实现了平民教育的普及 D.开启了文学革命的进程 8.如图为创作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木版画《村选大会》。该木版画反映的历史事件( ) A.体现了苏区政府的民主性 B.健全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适应了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 D.改变了农村落后的生产关系 9.1950年至1952年中国进行了高等院校院系调整。这项工作是通过取消文科学院和把较大的大学中的文科和自然科学的系剖分开来组成新型的综合性大学,旧大学保留下来的系、学科和学院重新组成独立的技术学院。据此可知50年代初的院系调整意在( ) A.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B.促进高等教育普及 C.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D.适应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