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07945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7次 大小:19812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2课,近代,战争,西方,文化,扩张
  • cover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练习 一、单选题 1.《大国崛起》一书认为:“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这充分肯定了拿破仑(  ) A.是法国大革命的领袖 B.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 C.击退了反法联盟进攻 D.保护了欧洲封建势力 2.清末民初,辛亥革命的发生、中华民国的创建,留学生功不可没;法律、军事、财政、教育等许多领域的改革都与留学生密切相关;现代史学、文学、哲学、经济学和现代数理化、工程学等学科的奠基人物,也基本都是留学归来的青年。这说明当时的留学教育( ) A.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B.冲击传统教育观念 C.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D.彻底改造中国社会 3.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资政新篇》 4.独立后的拉丁美洲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对其形成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各地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各异,文化上表现出的特征亦不相同 B.不同的种族构成使各地区的文化展现出了各自的特色 C.各地区地理、自然环境不同,导致了各自文化所具有的特色 D.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成为独立战争后拉美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 5.对于鸦片战争,马克思怀着极大的义愤,从人道主义情怀出发,痛斥英国资产阶级对“天朝帝国”海盗式的掠夺行为和虚伪面孔。但同时马克思又写道:“历史好像是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能把他们从世代相传的愚昧状态中唤醒似的。”这体现( ) A.伦理原则与历史尺度的统一 B.东西方发展的巨大差距 C.不同立场影响对事件的评价 D.西方中心主义评价标准 6.如图为洋务运动时期大众传媒(画报)介绍西人制作的气球,名为《气球破敌图》。对此图理解准确的是( ) A.中西结合成为近代绘画新潮流 B.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发展 C.如实描述了新式气球的先进性 D.利于启蒙国人的科学意识 7.中国士人原本是以文野来区分华夷,自认居于世界文化的中心,而视洋人为野而不文的“夷狄”。鸦片战争后,开始降节学习“夷狄”之“长技”,后来发展到倾慕“泰西”的学问,蜂拥出洋游学。这一变化说明 A.中西文明从冲突对立转向平等对话 B.中国士人面临文化落差一味逃避 C.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竞争中受重挫 D.全盘西化成为近代新思潮的主流 8.如图是墨西哥“三文化广场”。它集中体现了墨西哥人对历史的态度:阿兹特克人是我们的祖先,是我们文化传统的根源;西班牙人破坏了阿兹特克文化、征服了我们祖先的土地,但是他们带来了欧洲文化,其结果就是今天的墨西哥文化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产物并且还在继续进行着这样的融合。这主要体现了近代以来 A.文化交流与借鉴 B.文化侵略与反抗 C.文化创新与继承 D.文化碰撞与融合 9.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science'”译文的变化折射出近代中国 A.格物致知思想日渐式微 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内忧外患局面持续加重 D.学习西方成为民众共识 10.鸦片战争后,西学全面东渐。林则徐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寰志略》、姚莹的《康輶纪行》等。作为最早一批由国人自撰的著作显得弥足珍贵。这些书籍的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