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10388

14 《刷子李》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325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刷子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4. 《刷子李》(第一课时) 主备人 使用学校 使用班级 使用时间 使用人 教学内容分析 《刷子李》是冯骥才《俗世奇人》中的第二篇,选作课文时编者略有改动,重点集中写了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直接从“刷子李专干粉刷这一行”开篇。这个人物的特点集中在他的“规矩”上。规矩一: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没有一个白点,否则白刷不要工钱。规矩二:派头十足,一天只刷一间屋子,刷墙如舞蹈,“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而且带浆的毛刷啪啪作响,极是好听。规矩三: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这规矩已充分表现出刷子李之“奇”,确实非同凡响。 作者写出这样的“奇”是通过前后两轮“先扬后扼”的艺术表现手法,达到对奇人的“至扬”,把情节连续地、有节奏地推向了高潮。而且这两轮“先扬后扼”又都是紧紧扣住了“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这个中心。前一轮“先扬后扼”的焦点在第2 自然段:“但这是传说,人信也不会全信。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这一“扼”不打紧,把行外、行内全不信“不留一个白点”说绝了。放在文前,不只是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悬念,而且也把刷子李之“奇”推到了顶端。第二轮的“先扬后扼”更精彩,它一方面套在第一轮的“先扬后扼”之中,又集中于一个新的细节:徒弟曹小三在师傅坐下来抽烟喝茶时,终于搜寻到了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于是曹小三感到这下完了,传说中师傅“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他因为怕师傅下不来台,“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这种尴尬、难受的心态,表现得入木三分。岂料师傅却不以为然,忽地朝他说话了:“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限,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于是,谜底揭开,悬念落地,那白点原来是刚才抽烟烧的一个小洞!是白衬裤打小洞里透出来才成了“白点”。 两次“先扬后扼”,前后呼应,达到的“扬”是“至扬”,使奇人更奇,显得谐中见趣,含蓄深远。曹小三学徒第一天所见所学所思,确实“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明白呢”,这样的结尾自然是“扬”到了极致,让人对刷子李倍生敬意。读这篇课文,我们都会感佩于刷子李之奇,然而体会作者以奇异的非同一般的铺排结构巧妙地写出了刷子李之奇,却是不容疏忽的。这正是写人特点之巧妙所在。 作为习作单元,本文的教学要突显“如何表现人物的特点”。如果只是将刷子李的手艺高超,从“好”写到“好”,其表达力就大打折扣。行文没有一波三折,只是平铺直叙,也就影响了读者对人物特点的深刻认识。所以,本文的教学应在学生能读通课文之后,直接聚焦到本文先扬→后扼→再扬→再扼→扬到极致这个点上。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找出两处怀疑刷子李手艺高超的“点”在哪里,再找出结果怎么样,最后指向如何理解“学徒头一天,曹小三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明白”这句结语的意蕴,是如何把“扬”推到了极致,这也正是把人物的特点推到了极致。 教材编者依据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原文作了删减,以突出作者怎样写出刷子李这一人物特点, 这显然是完全有必要的。但从全面解读文本的需要出发,我们必须相机研读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背景材料,这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课文,以适度引领学生开拓阅读视野和思维空间。 首先,刷子李只是冯骥才“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作者最早是在 1994 年《收获》杂志上开始发表“市井人物”的专栏小说,到 2000 年才出版《俗世奇人》一书。该书共收集了 18 位人物,《刷子李》排在第二篇。2016 年又新写了 18 篇,出版了《俗世奇人(二)》。到 2019 年又续写了 18 位奇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