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13387

8人之初 教学设计+练习(含答案)+学习单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89次 大小:563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之初,教学设计,练习,答案,学习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一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人之初 教科书 书 名:统编版义务教育教材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文中生字的字形字音,认知“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义、之”等7个字。 2.认识“初始、初夏、善良、友善”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道理。 4.培植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了解中华经典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文中生字得字形字音,认知“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义、之”等7个字。 2.认识“初始、初夏、善良、友善”等8个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培植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了解中华经典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 任务一:读经典 识汉字 1.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孩子们,中央电视台有一档热播节目,《经典咏流传》,你们想参加吗?只有成为经典文学小博士的同学才可以荣登这个舞台噢,让我们一起走进一本国学经典著作《三字经》。 (2)板书课题,读好课题。 ①了解“之”字,像天鹅的脖子。 ②了解“初”的含义,拓展“初夏、初春、人之初”。 ③读准“人之初”这三个字的翘舌音。 2.走入课文,认识汉字。 (1)自由读课文,了解“不”字的变调规律。 ①标:小节序号。 ②圈:带有“不”字的三字短语。 (2)教师范读,读出节奏。 (3)学古人读,读出韵味。 (4)认读课后生字。 (5)指导书写生字“义”。 任务二:品经典 明道理 1.品读第一小节,了解“教育”的重要性。 (1)聚焦“人之初,性本善”,了解人刚出生本性是善良的这一道理。 ①认识“性”。 a.了解生字的意思。 b.拓展组词“天性 本性”。 c.对比学习“姓”。 ②认识“善”。 a.结合“羊”字了解意思。 b.拓展“友善、善良”。 c.夸一夸身边像小羊一样善良的人。 (2)学习“性相近,习相远”,感受教育的必要性。 ①了解《孟母三迁》的故事。 ②了解孟子的成就,知道“孔孟”。 ③讨论:孟子一直住在集市里,他会学到什么,又会变成一个怎样的人呢?后来搬到了学校旁边,他会学到什么,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呢? (3)体悟“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感受教育的重要性。 ①字源识字,认识“教”。 ②拓展: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③了解教育需要专心一致。 2.研读第二小节,感受“学习”的意义。 (1)自由读第二小节,讨论:为什么要努力学习? (2)观看古人制玉的过程图,了解“玉不琢,不成器”。 (3)引导学生明白如果不学习,就会一无所获。引出“人不学,不知义”。 (4)感受学习的重要性,引出“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任务三:颂经典 传雅文 1.多种方式诵读经典。 ①学小古人读。 ②拍手读。 ③同桌合作读。 ④唱读。 2.了解更多的经典雅文。 ①借《对韵歌》了解《笠翁对韵》。 ②借《姓氏歌》了解《百家姓》。 ③拓展《弟子规》和《千字文》。 3.结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人之初只是三字经中开头很少的一部分,古人说“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课后,我们可以继续读一读后面的部分,让中华经典永远流传下去。期待在“经典咏流传”的赛场上看到你们噢!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一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人之初 教科书 书 名:统编版义务教育教材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学习目标 1. 认识新字生词,写好“义”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3.了解《三字经》中的经典小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的道理。 4.诵读、了解更多的经典雅文。 课前学习任务 1.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初步了解《三字经》这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