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14402

第1课《社戏》课件(共67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4-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81273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课,社戏,课件,67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你知道家乡有哪些民俗活动?这些民俗承载着怎样的民间文化? 闹元宵 观花灯 社戏 拦街福 扫墓踏青 插柳 庙会 吃春酒 龙舟竞渡 新课导入 第1课时 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看戏是旧时中国人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之一,经济水平的落后又限制了这一活动的频率,往往只在年节活动时才有机会享受。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 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 今天我们一起随着鲁迅走进昔日的江南水乡,访一访当地的民俗戏艺活动———社戏”,感受乡村生活的淳朴和美好。 1 社戏 第1课时 字音标识 偏僻( ) 照例( ) pì 欺侮( ) 絮叨( ) 宽慰( ) 嘱咐( ) 怠慢( ) 凫水( ) 踊跃( ) 宛转( ) 皎洁( ) 纠葛( ) lì wǔ xù dɑo wèi zhǔ dài fú yǒnɡ wǎn jiǎo jiū · · · · · · · · · · · · · 字形易错。 字音易错。 字形辨析 掇( )撺掇 duō 辍( )辍学 缀( )点缀 棹( )棹船 zhào 淖( )泥淖 掉( )掉进 chuò zhuì nào diào 注意“掇”字在“撺掇”“拾掇”等词中读轻声。 词语集注 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装模装样: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样子给人看。 怠慢:冷淡。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探望、问候(多指对尊长)。 常写作“装模作样”。 也可作为客套话,表示招待不周。 贬义词,与“怂恿”意思、感彩相近。 凫水:游泳。 弄潮:在潮水中搏击、嬉戏。 潺潺: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在水里游。也有“野鸭”的意思。 还有一个意思是:形容情绪热烈,争先恐后。 踊跃:跳跃。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根据线索划分课文结构。 整体感知 线索 线索 到赵庄看戏 看戏前 看戏中 看戏后 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 二、梳理文脉 随母归省 乡间生活 戏前风波 夏夏夜行船 船头看戏 月下归航 偷豆送豆 怀念好豆 2.“文似看山不喜平。” 作者在“看社戏”这部分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写得起伏有致,如第一层就写了看戏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请同学们简要分析。 期盼看戏 夏夜行船 停船吃豆 无船出行 赵庄看戏 (期盼) (欣喜) (难忘) (着急) (失望) 一波三折 三次波折 ①早上就叫不到船; ②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 ③母亲不准“我”和别人一同去。 三次转机 ①八叔的航船回来了; ②少年们愿意和“我”一同去; ③双喜“写包票”保证不会出事。 易忽略的精彩处 找出表现“我”心情变化的词句 第一盼望———急得要哭———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渲染沮丧)———不钓虾,东西也少吃,不开口———高兴 (烘托社戏对儿童的吸引力) 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笔法曲折,文气摇曳,为看社戏做了充分的铺垫; ②初步表现小伙伴的热情、能干等特点,尤其是“双喜”。 挤着、抢着看 “ 振作精神笑着 ”看小丑表演 踊跃地离开 疲倦得“ 支撑 ”看小生 扫兴地“ 喃喃骂着、忍耐 ”看老旦 一波三折 赵庄看戏 不仅大情节一波三折,小片段也做到一波三折。 人物心情张驰有度,时而缓慢,时而紧凑的感觉。 本文围绕主要事件“看社戏”,从想看戏不得,到能看戏而不愿看,从沮丧返航再到途中偷豆,情节曲折,摇曳多姿,其间欲扬先抑,山穷水尽而又柳暗花明。 小说写的是“我”幼时看乡村社戏的故事,充满温情与乐趣,但戏其实并不让人欢乐,反而让人备受煎熬,为何作者最后却说“不再看到那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