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14758

第11课《核舟记》课件(共43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4-05-1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49066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1课,核舟记,课件,43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核舟记>> 明 · 魏学洢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庄子 即微型雕刻,雕刻时肉眼难以看清,常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所以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 近年来,微雕艺术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被艺术家、收藏家所重视,世界上正在形成一股微雕艺术热。 微雕 作品上10只3毫米左右的螃蟹落在白色的沙粒上。 果核微雕 作品上六只平均0.7毫米的熊猫放在绣花针针孔里。 巧夺天工 我国的微型雕刻艺术有悠久的历史,几千年前的古人已在器物上刻下了今天要用放大镜才能识读的文字。 今天要学习的《核舟记》,写的便是古代微型雕刻艺术。 “核舟”是一件微雕工艺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 题目解说 本文题目有“记”字,是否与前两课同是记叙文? 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 从对象看,前两课记的是事(游览),记叙文; 《核舟记》记的是物(工艺品),说明文,多用说明性语言。 苏轼因诗入狱,被关押了一百余天后又被贬到黄州。   到任黄州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并写下了千古名篇《赤壁赋》《后赤壁赋》。 文中雕刻家取材于这件事,却不受拘束,大苏泛赤壁是确有其事,但当时并没有鲁直和佛印的陪同。 魏学洢,明末散文家 其一生短暂,未曾做官 《核舟记》是代表作 走进作者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 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明有奇巧 人曰 王叔远,能 以 径寸 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 因 势 象 形,各具 情态。尝 贻 余核舟一,盖大苏 泛赤壁 云。 手艺奇妙精巧 的 雕刻 无不,全都 顺着,就着 模拟 赠 用 疏通文意 译:明代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能在直径一寸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模拟(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态。 他曾送我一个用桃核雕刻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舟游赤壁的情景。 第1段从哪几个方面印证了王叔远“奇巧”?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所用原料体积小 雕刻物品种类繁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