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西乐撷英(一) ———《小夜曲》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这是由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创作的一首弦乐四重奏。此曲的曲式结构颇具争议,从听觉上是一个主题在不停地变化,其结构感觉是A B A' A'' B'的结构。但是查阅资料后发现,《小夜曲》的曲式属于“奏鸣曲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能获得积极、愉悦的体验。 2、在听、唱、演等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并能记忆《小夜曲》的主题旋律,能听曲调画旋律线。 3、认识“弦乐四重奏” 4、能分辨小夜曲的体裁。 5、通过了解曲作者海顿及小夜曲,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西方古典音乐,拓宽审美视野,尊重东西方的音乐文化,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能听辨主题旋律。 2、能分辨小夜曲的体裁,并认识“弦乐四重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带领学生听、唱S.H.E演唱的流行歌曲《不想长大》,再和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做比较,发现如此时尚、前卫的音乐竟源于两百年前的古典音乐,出自音乐神童莫扎特之手。引出莫扎特和《G大调弦乐小夜曲》。 初步聆听 欧洲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伟大的音乐家,像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海顿……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海顿这个音乐家,请同学们分组整理一下你们组搜集的海顿的资料,等下请同学说一说海顿的故事。 师总结:海顿是一位伟大的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有“交响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称。 “小夜曲”一词源于意大利语“serenata”,意思是晚间歌曲,源自中世纪的行吟诗人在恋人窗前的抒情歌曲,最初是一种抒情风格的声乐体裁,后来也成为器乐音乐创作的灵感源泉,演变成了古典音乐中的多种形式,跨越了不同的时代,展现了多样的风格。 海顿的《小夜曲》约作于1762年,原为《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后来被改编为弦乐曲。这首小夜曲色彩明朗,轻快的漫步节奏和娓娓动听的旋律,具有一种典雅质朴的情调,表现了无忧无虑的意境。这首《小夜曲》的主旋律全部由第一小提琴演奏,其他三个声部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以拔弦的奏法,模仿出情歌式的小夜曲用吉它伴奏时的音响效果。 再次欣赏 1、再放音乐让学生听,同时注意倾听 除了主旋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咚咚声) 2、那么这种“咚咚”的声音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呢 (介绍弦乐四重奏)3、讨论四把弦乐器在《小夜曲》里是如何合作演奏的 4、看视频简单介绍拨弦。 5、介绍小奏鸣曲式。 6、分段欣赏: A、欣赏呈示部: (1)、听一遍音乐,让学生思考出现几段不同的旋律 (4段)这部分旋律抒情富有歌唱性。 (a)分听四个不同的旋律:首先出现的是呈示部的主部主题。(放音乐) (b)然后又把这个主题旋律稍加变化装饰重奏了一遍。(放音乐,让学生在听的时候找出变化的地方)。 (c)之后就出现了第二个音调,很短,只有七小节。这段旋律虽时有大跳,但仍保持歌唱性。 (d)紧接着是呈示部的副部主题,共十四个小节。这段旋律音调轻快,情绪高涨。 (2)老师弹主旋律,让学生用“噜”来哼唱。 复听歌曲 教师总结:这就是著名的“小夜曲乐章”。曲中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自始至终都用拨奏演奏,有如吉他或曼陀林的音响,加上弱音器的小提琴就在他们之上唱出充满倾慕之情的小夜曲曲调。接著是在近亲性的属调上的第二主题。虽然小夜曲与夜曲一字之隔,但是却是不同的音乐体裁。夜曲是一种形式自由格调典雅的浪漫派钢琴体裁,肖邦的夜曲将这类体裁推向巅峰。而小夜曲则是一种在夜间向心爱的人表达情意的歌曲,所以旋律极其优美,甚至凄美。在这种曲风中,也就造就了海顿的传世名曲。 教学小结 今天的《小夜曲》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美丽宁静、温柔祥和的夜晚,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希望以后的日子里,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